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談發展、尋機遇、解難題……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中外嘉賓聚焦“中國經濟展望”、“一帶一路綠色投融資”、“數字經濟”多個熱門議題,碰撞智慧火花。

“必須要強調消費”

中國經濟發展備受世界關注。在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兩會中,中國政府把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

博鰲亞洲論壇諮委、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表示,中國設定今年5%左右的增長率是很好的,要做到真正的強大,就必須要真正地開放,“世界經濟需要中國的增長,中國的創新對全球經濟也別具重要性。”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測算,中國GDP每增長1%,會帶動亞洲經濟整體增長0.3%。他認爲,中國強勁的GDP增長,不僅對中國有益,也對全球其他國家有益。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表示,2024年有望成爲中國經濟持續穩健發展的一年,各方要抓住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機遇,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他指出,“今年前兩個月的統計數據,相比去年同期有了顯著的改善,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與會嘉賓一致認爲,中國經濟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其中,消費就是關鍵一環。

巴奈特看到,中國GDP的快速增長中,消費佔GDP的比例卻很低。“在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中國轉向高質量發展模式的關鍵部分是,讓消費成爲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錶示,“必須要強調消費。”他建議,要使居民錢包更鼓,可以利用社保基金、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加大投資,快速促進消費增長。

爲了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除了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劉俏認爲,還需要形成一定的消費預期。“特別是財政政策在支持消費(方面)力度可以再大一點,這是一個需要關注的潛在點。”

共建“一帶一路”

綠色發展

當前,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步深化,綠色正成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鮮明底色。但隨着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波動,國際綠色發展競爭激烈,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面臨新挑戰。

“就在此時此地,我們就面臨着氣候變化的危險。”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聯合國第八任祕書長潘基文表示,氣候變化的問題,不再是遙遠的未來的一個問題,它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潘基文認爲,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尚未得到必要的幫助,其中包括綠色投融資的支持。這些國家迫切需要綠色投融資的資金來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當務之急就是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去支持實現綠色‘一帶一路’倡議的努力。”潘基文指出,“不僅要提供相關的資金,也要提供技術專長和能力建設方面的幫助。”

對於解決“一帶一路”綠色投融資難題,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表示,“需要打造更多的有創新性的融資渠道。”

據介紹,香港已和絲路基金建立合作關係,成立“一帶一路”聯合投資平臺等,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滿足亞洲氣候轉型項目的資金需求。

餘偉文表示,香港是亞洲國際綠色債券最大的發債地區。作爲亞洲綠色債券的樞紐,香港未來會持續打造綠色債券市場,以及其他的綠色投資市場。

項目選擇方向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認爲,電力系統是相對容易且吸引大家更多關心的領域。

周小川表示,要注意到很多國家二氧化碳排放裏有一半或者將近一半是電力系統排放,因此,如果把電力系統改進了,氣候變化的問題就可能解決一半或者是一小半,比任何其他行業比重都高得多。“一定要把電源系統和電網建設與儲能能力的建設、未來電氣化的應用都連接起來。”他建議。

“數實”融合仍任重道遠

當前,數字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成爲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改變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數字經濟成爲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博鰲亞洲論壇去年12月發佈的《亞洲數字經濟報告》顯示,2022年,亞洲14個代表經濟體數字經濟同比名義增長3.5%,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名義增速3.3個百分點,有效支撐全球經濟持續復甦;規模方面,中國數字經濟在2022年位列第一,日本、韓國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曉暉表示,目前爲止,中國工業和服務業的數字化增長速度基本差不多了,這兩個可謂構成中國數字化元素的主要力量。

不過,在嘉賓看來,一日千里的數字經濟在當前實際應用中仍面臨不少挑戰。

中興通訊董事長李自學表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三大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第一,需求碎片化;第二,基礎網絡性能沒有完全解決;第三,成本問題。”李自學表示,需求的碎片化直接限制了技術的複製與推廣,這種碎片化不僅是行業間的,即使是同一個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需求也不一樣,同一個數字方案不能在不同企業間複製。

“今天的數據和數據資產只是被採集了、被收集了、被存儲了、被統計了。”第四範式聯合創始人、總裁胡時偉直言,“它離想象中的數據要素作爲全要素生產力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還有非常大的距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