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基金公司2023年度經營業績出爐,顯現出行業格局大洗牌的冰山一角。2023年,華夏基金淨利潤保持在20億元以上,超越工銀瑞信基金;招商基金淨利潤超過了匯添富基金。長盛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南華基金營收實現正增長。年報顯示,2023年,圍繞ETF、投顧、養老等業務,部分公募實現逆勢領先;明確自身定位的中小型公募更易突圍。

部分機構逆勢突圍

截至3月27日發稿時,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0餘家公募2023年度經營數據出爐。

近三年,受市場行情震盪的影響,多數基金公司經營業績出現三連降。在這個過程中,公募行業的格局悄然發生變化,部分在經營中保持定力並快速調整的基金公司,行業地位逆勢而上。

2023年度,華夏基金淨利潤超過工銀瑞信基金,達20.13億元。值得關注的是,華夏基金和工銀瑞信基金近三年均出現淨利潤連續下降,但相較於2021年,華夏基金淨利潤僅減少3億元,工銀瑞信基金則減少了8.52億元。

2023年,招商基金淨利潤實現17.53億元,同比降幅僅爲3.31%。對比來看,2023年匯添富基金淨利潤達14.15億元,相較2021年減少18.48億元。

從各家公募的母公司年報中,可以觀察到部分公募逆勢突圍的經營思路。其中,出現較多的關鍵詞是ETF、投顧、養老等。

中信證券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華夏基金產品成立數量仍保持行業領先,權益基金中期投資業績排名行業前列,社保投資業績出色,ETF規模和增量保持行業領先,貨幣基金規模實現較快增長,積極推進養老三大支柱業務,引領消費類REITs業務發展。

招商銀行的年報顯示,招商基金2023年在產品佈局方面,堅持逆勢佈局權益型產品,落地行業首批混合估值產品、央企股東回報ETF、管理人讓利產品及首隻綠債指數產品,通過業務模式的創新滿足投資者需求。在客戶經營方面,積極推進渠道和客羣開拓,穩健開展投顧業務,充分把握養老金業務發展機遇,深耕客戶陪伴和投資者教育,滿足客戶需求,實現規模穩步增長。

中小型公募探索新思路

部分中小型公募則在行業洗牌過程中不斷探索逆勢增長的思路。

大成基金、長盛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南華基金的營收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南華基金在2023年扭虧爲盈,淨利潤突破100萬元。

觀察這幾家基金公司的經營思路,都能夠結合自身稟賦或母公司資源確立較爲清晰的產品定位。

國元證券年報顯示,2023年,長盛基金提出“立足絕對收益目標,精進固收+”策略,積極開拓機構業務,深挖互聯網金融潛能,拓展客戶數量與服務邊界,依靠產品業績帶動整體規模上升。長盛基金同時提出,將堅持固收產品領跑,權益產品緊隨的產品配置思路。

方正富邦基金以多元化爲思路,做強主動權益產品、做大固定收益產品、佈局特色指數產品,打造多元投資管理能力。

南華期貨的年報顯示,南華基金作爲首家期貨控股的公募基金,將有效發揮公司在期貨及衍生品方面的專業優勢,穩步推進相關業務的拓展,並逐步發展成爲公司在資產管理領域的重要抓手。

不斷優化業務結構

爲應對資本市場波動以及基金降費新規出臺等多重挑戰,不少基金公司主動破局。

國海證券年報顯示,在2024年,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一是充分發揮權益業務優勢;二是擇機佈局新產品,進一步豐富產品線,並適時推動績優老產品的持續營銷,做大規模;三是繼續佈局基金投顧業務;四是充分發揮和利用股東優勢,全面推動國際業務發展,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

信達證券年報顯示,信達澳亞基金將堅定推進“第二增長曲線”戰略,將“固收”及“固收+”業務線打造成繼權益業務後的另一業務支柱,不斷優化業務結構。

光大證券年報顯示,光大保德信基金將繼續以投研能力作爲驅動業務的核心,深耕零售渠道並積極與機構客戶開展合作,不斷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並加強金融科技投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