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日《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施行,強調註冊資本1000萬元等條件,備案難度加大。2023年7月《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的推出,進一步將私募基金業務活動納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進行監管。如今《辦法》施行將滿一年,私募基金管理人呈現減少趨勢,新增備案基金數量下滑。業內人士認爲,准入門檻的提升和不合規私募的出清,將推動行業生態逐步向好。

新增登記備案數量下滑

2023年5月1日,《辦法》施行。《辦法》延續了監管扶優限劣的導向,明確了登記備案原則和管理人登記標準,要求私募管理人實繳資本不低於1000萬元,同時對私募基金的高管和股東等均有嚴格要求。

2023年7月,《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的推出,進一步明確了持續性要求、登記備案、非公開募集、投資運作、監督管理與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將私募基金業務活動納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進行監管。

至今,《辦法》施行將滿一年。截至3月28日,《辦法》施行後共有198傢俬募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記,包括63傢俬募證券管理人、133傢俬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及2家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QDLP等試點機構)。從產品數量來看,截至3月28日,自2023年5月1日以來,共有14283只基金產品完成備案,環比下降超過50%。

與此同時,出清也在加速進行。自2023年5月1日以來,共有1361傢俬募基金管理人註銷,包括主動註銷、協會註銷和依公告註銷等。私募基金管理人淨減少數量超過1100家。

殼交易難上加難

在新增登記備案日益趨嚴的背景下,私募殼交易的吆喝聲再度出現,試圖另闢蹊徑。近日,在一些社交媒體上,就有“新到北京私募證券、股權,牌照公司乾淨,可代持一年,歡迎諮詢”一類的帖子發佈。

所謂的“買殼賣殼”是行業內一般通俗的說法,實際上指的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實際控制人變更的情形。該種情況下也往往涉及法定代表人、控股股東等重大事項的變更。殼的類型既包含私募證券類,也包含股權類。

相關律師表示,單純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實際控制人變更本身並不違法,但是不符合行業監管及自律的相關精神。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存在代持或者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控制權後從事違法違規活動,則違反了私募基金監管法規。買賣殼後的遺留問題主要體現兩個方面,一個是目前監管機構不提倡買賣殼,因此可能無法通過重大事項變更申請,在該種情況下基金管理人則無法設立新的產品,買殼沒有實際意義;二是殼本身存在或有債務等潛在法律風險。

實務中,業內人士介紹,監管自律層面對該種行爲限制比較嚴格,目前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申請實際控制人變更審覈中,相當於按照重新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標準進行重新申報,要求比較嚴格,基本不存在規避的空間。

推動行業生態向好

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結構持續優化、機構質量持續提升,監管加強行業規範引導、扶優限劣的導向更加鮮明。

業內人士認爲,《辦法》的出臺確實大幅提升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和產品備案的標準,加之監管審覈更加從嚴,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條件的管理人登記和產品備案項目被擋在了門外,造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產品數量下降。

另外,一二級市場的低迷或許也是當前私募基金髮行備案遇冷的原因之一。“當前股市預期不佳、賺錢效應不盡如人意連帶基金髮行遇冷的情況是不可持續的。基金的長期賺錢效應和社會財富向資本市場遷移是大趨勢。基金機構要在市場低點敢於逆週期銷售佈局,用時間和定力沉澱優秀的長期投資業績,樹立資管行業長期價值投資標杆。”一位基金人士指出。

業內人士認爲,私募基金是一個專業性較高的行業,准入門檻的提升、不合規私募的出清會促進整個行業的規範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從而推動行業生態逐步向好。從私募管理人的角度來說,應當提高政治意識,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專業能力和內控水平,積極承擔職責使命,服務國家戰略,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