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和漢朝初年,天下最能征善戰之輩有三:秦之章邯、楚之項羽和漢之韓信。此三人皆影響着一國一朝之命運,決定天下萬民的的未來。章邯東出函谷時,橫掃天下,項羽和韓信不顯;項羽鉅鹿戰勝時,統率諸侯,韓信不顯;韓信垓下慘勝時,天下軍中再無敵手。韓信崛起,名滿天下,章邯和項羽都已離開人世,而留兵仙享人間富貴、割一地爲王,好不快活自在。章邯、項羽和韓信,三人的崛起之路是由戰爭中的累累屍骸修成的。三人除了兵法謀略皆出衆外,還有一大共同特點:那便是皆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

章邯不行,項羽不行,韓信也不行。韓信還好,章邯和項羽可謂是萬劫不復,章邯名聲太臭,項羽死狀極慘,獨韓信勉強還行,卻也是被人用奸計捆綁起來,死在深宮婦人之手,好不憋屈啊。韓信一生成就的起點得從脫離項羽軍不爲郎中開始,而一生輝煌的終點則是垓下之戰指揮數十萬大軍作戰覆滅楚軍和項羽,而之後,韓信一直在走下坡路了。而下坡路的起點,則是與垓下之戰的前後時間相差不久——齊王韓信遷封楚王。北方一大半是韓信一人打下來的,齊地尤是如此,因此韓信在北方在齊地聲望是巨高的,漢王劉邦都拍馬不及、望其項背。

逼迫劉邦的韓信

韓信之齊王是劉邦親口所封的,即使是韓信所請求的。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爲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爲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爲齊王。劉邦聽到韓信冠冕堂皇想封齊假王的請求,當時就不樂意,準備不收拾項羽了,先把韓信這個邀功的二,五仔給幹了,但是被張良勸諫,封其爲真齊王。即使是赦封了韓信爲齊王,劉邦心裏也是在想找機會一定要裁撤了他。之後,垓下之戰前、漢被楚軍打敗後,劉邦聽從謀士張良的建議,以重利驅使韓信軍爲自己而攻楚軍和項羽。

“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這次封地不是韓信所請求的,卻是韓信以不參戰爲威脅,脅迫劉邦顧全大局乖乖封地。“陳以東傅海”,從陳地以東靠近海的土地,這是一片相當遼闊的土地啊,國家體量不下於戰國時期的東方大國齊國。劉邦給這麼多心痛是自然,不過他也準備收拾韓信了。劉邦即皇帝位氾水之陽,之後立馬着手綿裏藏針的分封一事。漢皇帝劉邦以: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爲楚王,都下邳。義帝熊心本是楚地之王,可他無後,而齊王韓信是楚國人,很瞭解楚國風俗,那就以他爲楚王,都城是下邳吧。

不可能拒絕的遷封

而分封之前,劉邦擔心有變,採取突然襲擊的方法奪取了齊王韓信的兵權。韓信沒有覺得什麼不對,一是他認爲劉邦是防範於未然,人主皆會如此防患,反正也是拿走了所有兵權,即使裏面還有自己本部的齊國兵馬;二是他覺得劉邦只是暫時借用這支齊國兵馬的,處理完事情之後肯定會歸還齊國,而我是齊國之王,這兵權還不是會到我手上;三是他根本沒意識到劉邦會將他遷封楚地爲王。劉邦的遷封詔令理由也是相當充足,楚地原是項羽故國,需要有一個分量夠重的人鎮壓,自然非韓信莫屬;楚地還是韓信的故鄉,韓信也樂於去幹這件事。就如同項羽火燒咸陽後不王關中,而是想着回楚國的理由: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耳。韓信和項羽都想顯擺啊,讓那些曾經自己看不起的人好好看看現在的自己。

韓信是完全沒有理由婉拒漢皇帝劉邦的詔令,除非韓信想造反割據,可是手裏無兵權啊,成功幾率接近於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不存在有顧及的情況,開始對韓信動手。遷封韓信爲楚王有很多好處,例如韓信不是齊王不能要回齊國兵馬,例如韓信是殺害衆多楚軍的罪魁禍首楚人憎恨韓信是理所應當的事,例如韓信在楚國沒有根基的,例如楚國沒有多少青壯士卒了韓信翻不起什麼浪花。

韓信啊韓信,你帶兵打仗無比聰明,怎麼到這就束手無策、陷入死局了呢?遷封楚王一事是殺局的一步,環環相扣,從奪兵權開始,劉邦就算計到這一步,韓信是不可能婉拒的,也不可能且沒有理由拒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