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近年來,深圳市福田區與南寧市馬山縣深化粵桂協作工作機制,秉承“團隊作戰,多點發力”的原則,紮實抓好“組團式”教育幫扶工作,共同助力馬山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福田區“組團式”教育幫扶選派到馬山縣的在職教師8人,其中在馬山縣第三高級中學任教4人、馬山縣職業技術學校任教4人。受援學校馬山縣第三高級中學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和上線率逐年提高,2023年上線人數達到259人,上線率爲35.43%;馬山縣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專業技能更加全面、更加拔尖,2023年73位學生參加南寧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專業技能比賽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3人,二等獎32人。2024年3月參加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韋慧、李雨津榮獲區賽一等獎,連續2年榮獲區賽一等獎,再創學校歷史新高。

打造“組團式”教育幫扶載體,支教工作有平臺。一是建立幫扶教師掛任機制。由相關部門出臺任命文件,安排支教老師掛任學校或處室的領導,將東部地區先進管理經驗融入受援學校的日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指導,實現雙向成長,“輸血”與“造血”並舉。二是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搭建學校間與教師間交流橋樑,設立鄉村振興“名師+名園長”學前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站,通過開展師徒結對、一對一指導、教學科研、專業建設、競賽輔導、賽事承辦等活動,密切幫扶團隊與受援學校教師聯繫。搭建受援學校與上級領導、專家團隊以及行業企業的溝通協調橋樑。支教團隊通過新入職教師培訓、教研(備課)組長會議、年級教師會議、專題講座、青年教師培養工程等途徑,積極傳播新課程理念,促進受援學校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健全教師素質培養提升機制,支教工作有抓手。一是實施“青藍工程”。每位支教老師負責1-3名徒弟的傳幫帶,指導青年教師制定個人成長計劃,培養學科年輕骨幹,幫助新教師儘快適應教學工作,掌握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研磨教材、教案、課件。目前共有32名新教師參加“青藍工程”,與支教老師結成師徒關係。二是強化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藉助深圳教研雲平臺,構建立體教研新模式,將受援學校教師加入福田區教師繼續教育網,共享福田區教師網絡研修平臺和網絡直播課程的先進經驗,提升專業素質。目前,藉助福田區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培訓宣講21次,受衆累計達3270人次。

建立新型教研教學體系,支教工作有創新。一是探索“三研三磨一培養”新型集體備課模式。成立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室,推出“三研·三磨”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方案,創新集體備課方式,每週由支教老師指導青年教師開展集體磨課研課2—3次,增強年輕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目前該集體備課方式已在學校逐步推廣,真正發揮了幫扶輻射引領作用。二是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針對學生學科基礎薄弱的現狀,支教老師積極探索適合學情的學習規律,通過成立學科興趣小組開展“小老師”培訓,在培優的基礎上,再由各班興趣小組的學生帶動學科學習。如語文學科通過集體備課來探究學生增分點,數學學科推出適合本校學生的複習課堂模式,英語學科根據學情調整複習備考重點,明確增分點引進英語“整本書閱讀”的做法,成立“英語角”興趣小組,藉助故事的獨特魅力增加學生的詞彙量,提高閱讀水平,激發學習興趣。2023年馬山縣第三中學參加英語職業考試考生1782人,有1778人通過,通過率99.78%,高一年級2名同學參加第七屆深圳市中小學生英語演講與辯論大賽,榮獲高中演講一等獎。(黃繼劍 覃振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