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与南宁市马山县深化粤桂协作工作机制,秉承“团队作战,多点发力”的原则,扎实抓好“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共同助力马山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福田区“组团式”教育帮扶选派到马山县的在职教师8人,其中在马山县第三高级中学任教4人、马山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4人。受援学校马山县第三高级中学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逐年提高,2023年上线人数达到259人,上线率为35.43%;马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更加全面、更加拔尖,2023年73位学生参加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比赛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32人。2024年3月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韦慧、李雨津荣获区赛一等奖,连续2年荣获区赛一等奖,再创学校历史新高。

打造“组团式”教育帮扶载体,支教工作有平台。一是建立帮扶教师挂任机制。由相关部门出台任命文件,安排支教老师挂任学校或处室的领导,将东部地区先进管理经验融入受援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指导,实现双向成长,“输血”与“造血”并举。二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搭建学校间与教师间交流桥梁,设立乡村振兴“名师+名园长”学前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站,通过开展师徒结对、一对一指导、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竞赛辅导、赛事承办等活动,密切帮扶团队与受援学校教师联系。搭建受援学校与上级领导、专家团队以及行业企业的沟通协调桥梁。支教团队通过新入职教师培训、教研(备课)组长会议、年级教师会议、专题讲座、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等途径,积极传播新课程理念,促进受援学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健全教师素质培养提升机制,支教工作有抓手。一是实施“青蓝工程”。每位支教老师负责1-3名徒弟的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培养学科年轻骨干,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研磨教材、教案、课件。目前共有32名新教师参加“青蓝工程”,与支教老师结成师徒关系。二是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借助深圳教研云平台,构建立体教研新模式,将受援学校教师加入福田区教师继续教育网,共享福田区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和网络直播课程的先进经验,提升专业素质。目前,借助福田区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培训宣讲21次,受众累计达3270人次。

建立新型教研教学体系,支教工作有创新。一是探索“三研三磨一培养”新型集体备课模式。成立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室,推出“三研·三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每周由支教老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集体磨课研课2—3次,增强年轻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目前该集体备课方式已在学校逐步推广,真正发挥了帮扶辐射引领作用。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针对学生学科基础薄弱的现状,支教老师积极探索适合学情的学习规律,通过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老师”培训,在培优的基础上,再由各班兴趣小组的学生带动学科学习。如语文学科通过集体备课来探究学生增分点,数学学科推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复习课堂模式,英语学科根据学情调整复习备考重点,明确增分点引进英语“整本书阅读”的做法,成立“英语角”兴趣小组,借助故事的独特魅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激发学习兴趣。2023年马山县第三中学参加英语职业考试考生1782人,有1778人通过,通过率99.78%,高一年级2名同学参加第七届深圳市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大赛,荣获高中演讲一等奖。(黄继剑 覃振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