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無限超越班》當然不算多麼出色的演技綜藝,可它卻是近年少有的,能夠令香港演員與香港IP重新成爲話題的契機。不過硬糖君也懷疑,尚存港片情懷的是不是永遠就是70後到90後這波曾經的城鎮青年了,不會增多,只會變老。

而固守神壇、躺平等撈絕非港人精神,內地的潮頭也得甩開膀子猛追。曾志偉對短劇的適應與看好還只是在口頭上,王晶、周星馳、李力持已經身體力行扎進了內地短劇市場。

這樣說或許有些殘酷,但港人的北上務工之路基本就是一條下沉之路。從大銀幕到電視熒屏,再到純網移動端。物美價廉的他們在網劇與網絡電影的發展早期都曾貢獻過效率與星光,得以維持生計甚至煥發搞錢事業第二春。



只是如今,網劇與電視劇早已邊界模糊,品質上甚至屢屢超越電視劇,網絡電影也不再葷素不忌、機會遍地。無論哪一邊,內地年輕主創都在冒頭,甚至逐漸佔據上風。

那麼,再次面臨邊緣化危機的港人有希望再來一次大遷移嗎?在短劇這片更新、更草根的市場,港片情懷能像在網劇、網大領域一樣再回鍋一次嗎?

王晶已經撲過一次了

先來複習一下微短劇的內部分類:第一類,愛優騰芒的橫屏中劇,通常由專業演員出演,沿用長視頻已搭建好的分賬體系。第二類,抖快短劇,橫豎兼有,多數由MCN打造,少數由抖快官方聯合專業影視公司出品,商業模式以電商直播、品牌合作爲主,付費爲輔。以上兩種的主流體量都在二三十集。

第三類,小程序短劇(或稱投流短劇),豎屏拍攝,演員更素,集數能達到幾十甚至上百集,主打2C付費,發行上相比平臺獨播更追求多點開花。它也是春節以來一系列暴富神話、誘導充值等黑紅話題的真正主人公。

已入局的三位港導中,曾經執導過《喜劇之王》《唐伯虎點秋香》《食神》的李力持,3月開機了一部《廚神》。出品方爲帶有平臺屬性的咪咕數媒,咪咕短劇的已有內容比較偏向第三類。周星馳在今年1月官宣的的短劇廠牌“九五二七劇場”,則是與抖音獨家合作,將基於周星馳導演作品的抖音賬號,直接面向用戶進行內容創作,可能屬於第二類。

王晶的《億萬傻王子》(23年11月開機)集數100,四家出品方中並無長短視頻平臺,而且已經於3月14日上線播出,基本可以確定爲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小程序短劇。同樣可以確定的是它成績不佳,在DataEye短劇熱力榜上查無此劇,在抖音也堪稱數據慘淡。



你要問硬糖君它爲何撲街,硬糖君會說因爲它有着比王晶2022年那兩部《倚天屠龍記》續作更嚴重的懶惰與傲慢之罪。它看似沒有像《廚神》一樣明明白白地蹭IP,但熟悉港片的朋友不難看出,它就是把王晶自己的舊作《與龍共舞》(1991)拿來改了一下。連男主名字都不帶變的,頂多是加了一些神醫傳人這樣所謂的短劇元素。

而《與龍共舞》本身的故事也並沒有多麼出挑,就是總裁愛上灰姑娘,小有波折之後happy ending。奈何其演員配置是劉德華、張敏、葉德嫺、吳孟達,就連使壞工具人都是翁虹、單立文。到了《億萬傻王子》,同樣的故事與人物組合,顏值演技的降級是斷崖式的,很難下嘴。



而在短劇從業者們看來,演員陣容還是其次,這部劇的問題主要出現在劇本編排上。節奏不夠快不夠緊湊,開頭沒有給到觀衆代入感與足夠的矛盾衝突。

“有很明顯的水土不服。”製片人阿偉表示,“並不是拍成豎屏、剪成豎屏、再花點錢投流就是投流短劇了。短劇最核心的是情緒和卡點,它的前三集情緒不知道在哪,基本是斷聯的,沒法讓人往下看。”

簡單來說,短劇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要做到持續吸引觀衆,讓觀衆能夠不知不覺看完免費集、來到付費節點。通常一部劇會設置三個節點,第一個節點在10集左右。更重要的是,要讓觀衆爲了知道下文情願充錢解鎖。這樣的訴求令短劇完全倒向了連續劇而非單元劇,敘事則追求緊扣主角,一切圍繞主角的動機和動線發展,儘快贏取觀衆對主角的共鳴。

市面上熱銷的男頻短劇,主角通常在第一集就能完成一次被欺壓挑釁、再裝逼打臉的流程,搭配BGM與剪輯令人熱血沸騰(這裏可沒人挑剔什麼“印度運鏡”)。《億萬傻王子》則將寶貴的第一集花在了兩個表妹花式色誘男主上,更接近網大“前六分鐘”那一套。

短劇不需要老師傅

網劇與網絡電影現在看起來天差地別,剛起步時卻挺相似的,都有過惡搞喜劇爲主、融入港片元素、以及猛薅西遊IP羊毛的時候。只是網劇在2015年搭上網文IP潮,很快脫離了這個階段,網大則將對港片的“愛”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就在3月16日,靠復活香港殭屍片成爲“網大一哥”的彭禺厶還帶來了一部《新九品芝麻官》,甚至找來了原版皇帝的演員黃一山。



然而不難看出,王晶們正在踊躍投入的小程序短劇完全跳過了這樣的階段——既放過了西遊IP,也不怎麼賣港片熟臉面子。

原因何在?

首先,從用戶人羣的角度看,網劇與網絡電影前期面向的主要是PC時代的網民,短劇則從誕生之初就服務於移動互聯時代的網民。都是網民,但規模與特徵都有較大不同。

80、90後,可能還有部分75後是經歷社會鉅變、親身感受文娛消費從單調枯竭走向開放豐富的一代人,港片與港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而成爲這些人的情懷所衷。他們恰好也是早期網生內容的主力生產者、消費者。



而到了短劇誕生的時代,網民基本等同於全民。根據最新數據,目前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0.74億,什麼年齡、階層、愛好的都有。在這樣巨大的人羣面前,港片港劇直接被襯托成小衆文化。

其次還有一個產業發展中的參照系問題。內地網劇誕生時有海外的Netflix及其代表作《紙牌屋》作指引,網絡電影找到的參照對象則是美國B級片與香港電影。而且二者總歸是在綜合視頻平臺上發行,能被“騙進來”的都是抱着看劇、看電影的目的點開視頻網站的用戶。

如此種種,導致網劇、網大的類型架構與審美標準還是沿用了、或者說迴歸了傳統的劇集與電影。有一說一,橫屏中劇雖然目前被歸爲微短劇,但它們終究也是以長視頻平臺爲主陣地,所以未必不會步此後塵。

而抖快短劇與小程序短劇起源於劇情短視頻與網文的信息流廣告,生長過程中沒有參考過、也無需參考傳統影視進行自我定位。在短劇裏尋找喜劇類型的位置,就像是“拿着舊地圖在找新大陸”,從短視頻轉戰小程序短劇的從業者加菲如是說。

“首先不要把它定義成劇,定義成劇就有問題。”加菲告訴硬糖君。“你會發現(短劇)大部分情節都是雷同的,這在劇集生態裏是不可想象的。還有‘萌寶’、‘戰神’這些品類,傳統的劇集裏也不會出現,小說裏纔有。”



甚至於,小程序短劇的核心用戶也不是傳統影視觀衆。大家或許還記得2020年曾經成爲話題的“王妃文學”,那便是遊離於起點、晉江等文學網站之外的新媒體網文,在微博等平臺投廣告引流,靠獵奇文案把人吸引到公衆號充值看全文。如今的小程序短劇更像是這一切的視頻化和成熟擴大化。(《王爺,王妃的商業模式已經趕超網文、微商、新媒體啦!》)

總而言之,網劇與網絡電影都曾被形容爲“亂拳打死老師傅”,但長線來看,還是被老師傅整頓的時候多一些。但到小程序短劇這邊,老師傅的“老”還真沒什麼含金量,反而可能成爲阻力。

“怎麼說,這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賽道,是電商人與小說人的賽道。”加菲直言。在他看來,小程序短劇更像是一種電商產品,一種像檳榔一般不求多有花樣、只求刺激解乏的東西。

“觀衆付費本質都是爲了那一刻的情緒和舒爽,在這個事上週星馳不見得比別人更牛逼。”

要當下,不要情懷

小程序短劇不收留老師傅,不僅因爲傳統影視那一套在這裏經常被宣告無效,更因爲它至今仍是一種生於2C也忠於2C的內容。敘事技巧的凝練翻新更多是平臺精品短劇要操心的事,在小程序短劇這裏,即便要卷內容,卷得也多半是對大衆心理的把握。而這一點莫說港人了,很多內地影視從業者也做不到,哪怕是長視頻裏曾經最2C的網絡電影。

在轉做短劇之前,阿偉曾經有過一段網絡電影經歷。在他看來,網絡電影衰敗的最大原因並非院線迴歸與短劇崛起,而是內容逐漸困於“自嗨”,做的不見得是用戶喜歡的東西,而是片方、平臺認爲他們可能喜歡的東西。而短劇相對來說足夠接地氣,這也是爲什麼有些人能夠爲一部製作粗糙的短劇充值幾十、上百,卻不願開一個長視頻會員。



中戲科班出身、兼職創作小程序短劇一年多的編劇陳老師也有同感。短劇觀衆愛看的是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東西,譬如說家長裏短。而且在她看來,得益於短視頻的篩選方式,短劇將人們的訴求體現得非常直接、反饋得非常迅速,能做起來的和做不起來的,都是觀衆的選擇。

“比方說,有些人可能會預設一個立場,用戶在生活中遇到壓力需要有人逗他們開心、舒緩情緒。No,不是這樣的。有時候人們不一定是要笑,而是需要有人把這一切表演出來,讓他們泄憤。《回家的誘惑》爲什麼火?就是因爲前面打壓後面爽。”

起碼目前來看,短劇繼承了網文大衆創作、直面慾望等特徵,幾個老師傅拿起幾個老IP是做不到降維打擊的。

而反過來說,不止短劇,港片港劇遇冷也是同樣的原因。脫節了就是脫節了,不關心就是不關心,越保守就越加固這種惡性循環。近年在內地反響最大的優酷、TVB合拍劇《新聞女王》反而是個新IP,借的是女性意識覺醒的東風。



阿偉不看好港人來短劇市場繼續消耗過往的喜劇積澱,不過他認爲,《新聞女王》這樣的職場劇,以及TVB擅長的宮鬥題材或許可以一試。“這些是跟人性有關的,在內地還是有市場的。”

當年看盜版VCD的票錢早已還完,港片已經沒有多少情懷牌可打。自己上陣也好、扶持新人也罷,自力更生也好、靠阿里豪擲50億也罷,港人需要拿出新東西了。躺平喫老本,短劇再有活力也不是退路。潛心出作品,哪怕在定位逐漸尷尬的網大,都未必是死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