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間至3月29日,小米汽車上市發售活動在全網持續刷屏。小米汽車入場,讓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當前,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以及出口節節攀升,同時國內車企的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瞭解到,面對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的態勢,國內新能源車企“進退結合”:在技術創新、出口、差異化發展方面繼續進攻,在弱勢車型、弱勢市場選擇戰略收縮。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繼續上揚的同時,更多市場亮點不斷凸顯。新能源車產業空間廣闊,車企需要持續創新,鞏固自身競爭優勢避免掉隊。

● 本報記者 王輝

小米汽車引發高度關注

小米汽車上市引發高度關注。小米汽車首款電動產品SU7共分爲3個版本:具備700公里長續航和智駕功能的SU7標準版,定價21.59萬元;標配830公里超長續航、激光雷達以及小米智駕Max城市NOA的SU7 Pro版本,定價24.59萬元;被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稱爲“性能猛獸”的SU7 Max版本,定價29.99萬元。上述三款車型已開啓預訂。

在3月28日晚間的小米汽車上市發佈會現場,“幾乎半個新能源車圈掌門人”匯聚於此。“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的創始人李斌、何小鵬、李想,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北汽集團新任董事長張建勇均出現在發佈會上。面對“小米SU7超預期定價”,發佈會現場第一排就坐的幾位車企掌舵人諸如“微笑”“苦笑”“含蓄的笑”更被網友製作成“表情包”,並迅速走紅網絡。

小米“下鍋”,讓行業五味雜陳。從數據上看,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新能源車市場表現依舊快速上揚。

乘聯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3月1日至24日,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102.8萬輛,同比增長11%;新能源車市場零售49萬輛,同比增長39%,環比增長84%。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55萬輛,同比增長38%。乘聯會預計,3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提升至45.5%。出口方面,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1至2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83萬輛,出口增速達22%。

針對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表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向記者表示,在銷量增長的同時,新能源車市場價格競爭硝煙四起,多家車企陸續跟進。特別是“10萬元價格帶”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從產業技術創新角度看,章弘認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延續技術創新勢頭,尤其在智能化方面展現出強勁動力,輔助駕駛、網絡數據下載使用、語音控制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48V電子平臺的推出,進一步促進電動車從機械產品向機器人方向轉化,從而極大提升自動駕駛的性能。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認爲,2023年至今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在乘用車市場的份額提升明顯。一方面,中端市場國產替代進口加速推進;另一方面,自主車企的“價格帶”提升趨勢明顯。該機構認爲,2024年新能源車出口和零售銷量仍有較大增長潛力,自主品牌將在中高端市場進一步發力,單車均價有望持續提升。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銷量快速增長、“出海”繼續加速、自主品牌與技術創新同步崛起、產業迎來小米汽車等重磅新勢力下場,成爲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車產業突出的“四大亮點”。

何處尋覓增長空間

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加劇,產業還有哪些潛力可以挖掘?

“一季度車市尤其是新能源車市保持整體穩定向上的態勢,本土品牌比如比亞迪、長安等表現搶眼。除了政策端和價格端利好,業界觀察到車企在產品端持續技術迭代爲消費者帶來更順暢的體驗。”安邁諮詢董事總經理舒暢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首先,車規級大算力芯片性能大幅提升,智能座艙在功能和場景上更多元化。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更高效的運行,AI拓展應用更順暢,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戶體驗。預計2024年會有更多新能源車型進行技術升級和迭代。其次,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車企陸續推出800V平臺車型,未來兩年800V平臺車型佔比預計會進一步提升,而價格將進一步下探。

“出海”方面,隨着更多頭部車企在海外市場持續發力,相關“增量市場”“品牌提升”同樣值得關注。以國內最大車企上汽集團爲例,今年春節之後,上汽集團就宣佈,旗下高端電動自主品牌智己汽車將在2024年正式“出海”,並利用上汽現有的體系化“出海”能力和全球超過2000家銷售網點優勢,開啓攻略全球市場新徵程。

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智己品牌代表整個上汽集團的“智造向上”,上汽海外團隊有信心將這一高端電動品牌和相關高端產品推向全球市場。

舒暢表示,今年以來,除了比亞迪等較早佈局海外業務的車企繼續開發新市場投建新工廠,新勢力車企包括理想、小鵬等也紛紛高調進入或者擴張海外業務。當前,中國車企“出海”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有望繼續快速增長。

從政策面看,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稱,“今年以來,綠牌、購置稅等方面的政策仍然保持支持態勢。另外,一些地方出臺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將帶來新的市場空間。總體而言,對於新能源車企而言,2024年將是不容錯過的寶貴發展窗口期”。

部分企業做好兩手準備。3月27日晚間,蔚來汽車發佈公告,下調其2024年一季度交付展望。據悉,2024年蔚來汽車制定了23萬輛的交付目標。此前的3月21日,理想汽車發佈公告,由於銷售訂單不及預期,公司將一季度交付量展望下調至7.6萬輛至7.8萬輛,下調約24%。

多方共議“鞏固競爭優勢”

近年來,憑藉着強大的產業鏈優勢、製造成本優勢和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中國汽車工業逐步在全球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不俗成績。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已有多家頭部車企調低了今年銷量預期以及海外銷量目標。在此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更好鞏固自身先發優勢、持續保持領先,這是產業界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在上海浦東特斯拉體驗中心實探,一位銷售人員表示,今年以來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仍然保持小幅增長。不過,該銷售人員坦承,面對中國本土車企的激烈競爭和未來市場需求存在的不確定性,特斯拉的確感受到一定壓力。相關信息顯示,截至3月29日,特斯拉中國今年以來已進行了兩次調價,並在車險等方面對消費者給出幅度不小的補貼。

如何更好地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章弘表示,中國車企需要繼續在新能源汽車“三個技術系統”(電動系統、機械系統和智能系統)上繼續創新迭代,不斷穩固自身的競爭“護城河”和先發優勢。例如,在電動系統方面,繼續加大固態電池、高壓快充等技術的研發;對於機械系統,推動一體化壓鑄和輕量化技術進步,降低製造成本。另外,智能化將是今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也是產業競爭焦點,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需要緊跟自動駕駛“風向標”。

不過,“從盈利層面看,中國車企還有努力提升的空間。”章弘表示,例如,從今年一季度的市場競爭形勢看,降價促銷、“賠本賺吆喝”爭奪市佔率,長此以往一些車企難以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技術創新。

此外,舒暢認爲,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新能源汽車技術迭代越來越快。“提質降本”“補能保障”和“智能創新”三位一體發展,將幫助車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護城河”,鞏固自身競爭力優勢。在智能創新方面,中國新能源車企需要在大模型、多模態交互、艙駕合一等重點方向繼續發力。

“出海”方面,章弘表示,在當前的全球經濟環境和地緣環境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將面臨新的考驗。同時,隨着出口規模擴大,售後服務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客觀上要求中國車企儘快解決好售後服務的配套問題。

張翔認爲,全球持續致力於碳減排、碳中和,這意味着中國新能源車產業“出海”迎來機遇。如何更好地提升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更好地應對貿易政策,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和效益,是產業界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