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門診量又迎小高峯

近期咳不停,警惕“百日咳”作祟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王婕妤 通訊員王凝嫣

在經歷了支原體、流感、腺病毒、合胞病毒等一輪又一輪的呼吸道病原體襲擊後,近期兒科門診就診量又迎來一個小高峯。一聲聲咳嗽此起彼伏,有一個古老的病原菌正在作祟——百日咳。近日,有數據顯示,百日咳報告發病率與往年同期相比上升顯著,引發不少市民擔心。百日咳是否真的異常升高?如何鑑別孩子的咳嗽與這種病菌有關?如何更好地預防?

警惕!百日咳發病率確有升高

走進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記者發現就診患兒中,不少都是出現咳嗽症狀前來求診的。在迎來小高峯的就診量中,不少患兒確診了百日咳。兒科副主任醫師殷靜介紹,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鮑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牀特徵爲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伴“雞鳴”樣吸氣回聲,病程可遷延數月,因此有“百日咳”的說法。

“在疫苗未普及之前,百日咳是一個毀滅性的疾病,也曾是全球嬰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兒童普遍接種疫苗後,發病率急劇下降,但2—5年會發生一次週期性流行,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殷靜介紹。

不僅是門診量,據國家相關監測和數據統計,近期全國報告的百日咳病例數都有明顯上升趨勢。國家疾控局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份,全國共報告百日咳29079例,其中7月份開始,發病率明顯上升,僅僅11月份共報告6410例;而今年的上升趨勢更爲明顯,1月1日—2月29日,全國報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的近23倍。這3萬餘百日咳病例中,還出現了13例死亡。

“再次提醒大家,近期需要加強關注百日咳。”殷靜提醒。

識別!出現這些症狀及時就醫

那麼,都是咳嗽,如何儘早識別百日咳和其他病因?

“百日咳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帶菌者爲傳染源,從潛伏期開始至發病後6周均有傳染性,尤以潛伏期末到發病後2—3周內傳染性最強。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密切接觸者傳播。人是百日咳鮑特菌的唯一感染宿主,因此,人羣普遍易感,尤其是未接種疫苗的小嬰兒。”殷靜介紹。

百日咳發病初期很像感冒,可有低熱、咳嗽、噴嚏、流淚等表現。“最初爲單聲乾咳,2—3天熱退後咳嗽加劇,以夜晚爲甚。第7—14天后熱退而出現陣發性痙咳,常爲短促咳嗽10—30聲,繼之深長吸氣。吸氣時空氣經狹窄、緊張狀態的聲帶而發出‘雞鳴’樣哮吼聲。隨後反覆連串陣咳,直到大量黏痰咳出或隨胃內容物吐出。痙咳常夜間明顯。年長兒童和成人可無典型痙攣性咳嗽。”省疾控專家提醒,出現這些典型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血常規檢查典型的會表現爲白細胞總數明顯升高,可達20—50x109/L,以淋巴細胞升高爲主。目前採用最廣泛的檢查是百日咳核酸,起病後3周內取鼻咽拭子用PCR檢測可陽性。如果確診了百日咳,應配合醫生開展治療。”

預防!接種疫苗及時切斷傳播途徑

防患於未然,殷靜提醒,針對百日咳最好的預防就是接種疫苗,及時切斷傳播途徑。

“接種疫苗是預防百日咳的重要方法之一,按計劃免疫接種可以爲孩子健康成長撐起一片‘保護傘’。目前我國使用的疫苗是白喉類毒素、無細胞百日咳菌苗、破傷風類毒素(DTaP)三聯疫苗。兒童接種時間爲3月齡、4月齡、5月齡,18月齡時各接種1劑次。”殷靜提醒,接種百日咳疫苗或者自然感染後都不能獲得持久免疫,“由於隨着年齡的增長免疫水平逐漸下降,通常疫苗接種3—5年後保護性抗體水平下降,12年後抗體幾乎消失。年長兒、成人以及備孕人羣需進行加強免疫以提高其抵抗力。”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噴嚏時遮掩口鼻,同時合理作息,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可增強自身抵抗力。此外,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也很重要。“確診病例應嚴格按照醫囑居家或住院隔離治療,佩戴口罩直至咳嗽消失。病例居室定時開窗通風、溼式掃除,勤曬衣被,無需終末消毒。對病例痰液、嘔吐物可用漂白粉等含氯製劑消毒。”疾控專家提醒。

新聞鏈接

權威專家支招治癒“百日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中心辦公室主任徐保平介紹,百日咳治療方式包括一般治療、抗感染治療和對症治療。其中,一般治療包括給孩子提供良好舒適的環境等;對症治療則包括祛痰、平喘等,若孩子出現併發症要及時送醫就診。

“孩子患上百日咳,主要是氣道里有痰黏稠,越咳不出來越會刺激氣道咳嗽,需要幫助患兒祛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李敏介紹,根據孩子體質不同,需分清證型,如果是寒證則加溫藥,如果是熱證則加清熱的藥。臨牀上常用清肺化痰尤其是用清肝的方法進行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小兒鷺鷥咳丸等。

百日咳一般病程較長,後期如何更好護理?李敏表示,孩子有寒熱虛實不同體質之分,後期主要分爲氣虛型和陰虛型。氣虛型體質的孩子痰液較黏,咳嗽起來痰較少難以咳出且大便可能較幹,可服用梨水或銀耳水等;陰虛型體質的孩子看起來白白胖胖,痰會相對多一些,容易腹瀉,可給孩子服用陳皮水等。

(據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