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2023年,信用卡業務正在經歷深度洗禮。隨着2023年年報的相繼披露,主要髮卡行信用卡經營數據也“浮出水面”,過去一年,在嚴監管與市場變化交織的大背景下,部分銀行新增髮卡量停滯、流通卡規模下跌、不良率走高,面臨嚴峻挑戰。“危機”在前,銀行不得不重新審視信用卡的競爭格局,關停信用卡分中心、下架部分不適配的卡產品,動作頻頻。在激烈的存量競爭格局之下,銀行信用卡如何通過精細化運營“逆風”前行,仍需要時間來檢驗。

兩極分化

2023年的信用卡業務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部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信用卡業務數據出現下滑,而區域性銀行表現則較爲強勁。

中國銀行累計髮卡量和貸款餘額保持增長,但相較於2022年,信用卡消費額略有下降,截至2023年末,該行信用卡累計髮卡量14410.19萬張,信用卡貸款餘額5513.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2%和8.38%;信用卡消費額13932.35億元,相較上年末的14683.78 億元有所縮減。

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也不例外,“宇宙行”工商銀行的信用卡張數由2022年末的1.65億張縮減至2023年末的1.53億張,信用卡消費額也從上年末的2.29萬億元縮減至2023年末的2.24萬億元。交通銀行境內銀行機構信用卡在冊卡量由上年末的7450.83萬張下滑至2023年末的7132.42萬張;信用卡貸款則較上年末增加119.79億元,增幅爲2.51%。郵儲銀行結存卡量、信用卡消費金額均出現下滑,由2022年末的4282.33萬張、11626.02億元下滑至4239.94萬張、11405.88億元。

股份制銀行中,“零售之王”招商銀行、“零售新王”平安銀行兩家銀行信用卡部分指標也出現下滑。截至去年底,招商銀行的流通卡數量從2022年的10270.93萬張下降至9711.81萬張,年內減少了近560萬張,這是招商銀行自2021年躍過1億張流通卡大關後,首次跌落至億級以下規模。平安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餘額5140.9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1.2%。

過去一年,中信銀行信用卡交易量27159.95 億元,同比下降2.73%。交易量的下滑直接導致了信用卡業務的營收縮水,2023年該行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594.21 億元,同比下降0.67%。 

在頭部銀行髮卡量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部分區域銀行依舊保持了較好的上升勢頭。其中,重慶銀行、青島銀行髮卡量均出現上漲;渝農商行用信餘額149.48億元,增幅20.33%。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數據披露來看,不同類型銀行之間確實出現了一些分化,大型銀行出現信用卡相關指標下降,一是因爲大行信用卡本身基數大,二是出於審慎策略,在信用卡發展上採取了收縮等動作,而部分區域性銀行上升同樣一是因爲基數較小因此增長更加顯著,二是此前中小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信用卡融入零售金融生態圈的業務打法也不太熟悉,但近年來伴隨着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逐步深入,這些區域性銀行也開始頻頻發力,並取得了較爲亮眼的成果。

不良承壓

2023年,信用卡業務在深度調整與逆風前行的過程中,承受着不良資產壓力的考驗。年報數據尚未披露完畢,但從已知信息也可窺見一二。

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由2022年末的1.83%上升至2.45%,其信用卡業務投訴主要集中在汽車專項分期、協商還款、息費爭議、辦卡換卡等方面,也反映出上述領域的信用風險有所增加。建設銀行信用卡貸款不良率從1.46%上升至1.66%,信用卡業務風險敞口有所擴大。

儘管招商銀行在2023年末的信用卡貸款不良率保持相對穩定且呈下降趨勢,由上年末的1.77%微降至1.75%,但該行不良生成額則繼續增加,達到387.1億元,相較於上年同期增長了18.88億元,信用卡壞賬的實際增量仍不容忽視。

也有銀行在2023年的信用卡資產質量方面承受更大壓力,民生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總額增至145.31億元,比上一年末增加了21.85億元,不良貸款率進一步攀升至2.9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1個百分點。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131.9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6.78億元;不良率2.53%,較上年末上升0.47個百分點。 

區域性銀行中,雖然鄭州銀行信用卡髮卡業務保持了增長態勢,然而,同期信用卡餘額不良率從上年的2.09%略微上升至2023年末的2.11%。 

面對不良承壓這一行業形勢,也有銀行着重加強風險防控。在健全風險補償機制的情況下,興業銀行風險指標高位回落,截至去年年末,該行信用卡貸款餘額4016.33億元,不良貸款率3.93%,較上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逾期率6.75%,較上年末下降0.59個百分點。

爲規範銀行信用卡業務經營亂象,2022年7月,原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銀行不得直接或者間接以髮卡數量等作爲單一或者主要考覈指標,長期睡眠卡率不得超20%,應當合理設置單一客戶的信用卡總授信額度上限,推動信用卡業務從粗放式擴張向精細化運營轉變。

隨着行業亂象逐步清理,信用卡風險也將得到有效控制。蘇筱芮預計,伴隨着大環境的持續回暖以及銀行機構採取的調優策略,預計信用卡不良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

如何翻盤

新增客戶下滑、髮卡量增速放緩……讓銀行不得不重新審視信用卡的競爭格局,關停信用卡分中心、下架不適配的卡產品類別。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梳理發現,已有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天津分中心、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廣州分中心、蒙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終止營業。也有銀行更改了總行部室組織架構,同意將零售條線一級部由零售金融部、信用卡部調整爲零售金融總部、財富管理及私人銀行部、個人貸款業務部、基礎客羣經營部。

政策的調整也傳導至個人身上,有一線客戶經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信用卡基本飽和,增量有限,大數據時代,線上申請信用卡非常方便,確實不需要那麼多工作人員了”。也有客戶經理透露,“雖然未接到裁撤通知,但年終獎已經打折了”。

信用卡髮卡量增長趨於停滯,這表明消費者支付習慣正在改變,銀行需要調整策略。也有銀行停止了各類在細分領域發行的聯名卡,例如動漫聯名卡、遊戲聯名卡、咖啡聯名卡、出行聯名卡等,控制成本。

“信用卡行業進入存量時代,簡單的優惠刺激已經無法迅速起量。”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在獲客量見頂的情況下,若持續髮卡,髮卡行要付出運營、資金和風控等多項成本,並不是明智之舉。

“信用卡‘髮卡熱鬧、銷卡落寞’的情形由來已久,新卡推廣一段時間後伴隨着權益的降低及交易頻次的減少,銷卡潮迭起,被持卡人與信用卡機構同時捨棄。”在蘇筱芮看來,信用卡行業發展從過去跑馬圈地的高速發展階段進入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規模增長減緩等是其中的必然趨勢,也意味着信用卡的增長遭遇瓶頸,競爭比以往更加激烈,有銀行撤掉信用卡部便是其中的一種折射。在此背景下,要做好信用卡業務,一方面需要洞察用戶需求,通過功能的完善等手段從中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融入零售生態,藉助場景化經營,爲用戶打造更加便捷好用的信用卡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