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港股醫藥醫療已成爲許多A股基金經理少數敢重倉的對象。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股價超跌後的基本面拐點、模式對標、歷史牛股經驗,正使得公募基金在港股的投資迎來變局。在港股醫療賽道連跌3年開始企穩的背景下,包括A股基金在內的公募產品在港股正開啓投資的活躍度,基於過去牛股的成功經驗和對標,當前業績確定性和股價強勢,甚至吸引不少A股基金甚至製造業主題基金的跨界佈局,有基金經理在大幅加倉醫療股時強調投資可適度進行“漂移”,強調未來“將在符合投資範圍規定的基礎上,適度拓展組合的邊界,努力爲持有人創造價值”。

港股醫藥鶴立雞羣,A股基金跨界只敢買醫藥?

公募基金在港股市場的投資被壓抑已久,而今基金經理正在改變逆向佈局的策略,轉而在滿足業績和超跌兩個條件下,尋找確定性最大的賽道醫藥醫療。

基金年報披露的信息顯示,在港股上市的中醫連鎖店品牌固生堂目前已成爲公募基金的抱團股,截至去年12月末,有多達77只公募產品將這隻港股公司列入基金前十大股票名單,甚至還吸引了部分低風險的公募固收加類產品的投資。數據顯示,南方基金旗下的一隻港股主題基金目前持有固生堂的倉位接近8%,後者已成爲這隻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

股票在基金經理核心持倉中“鶴立雞羣”更能凸顯出相關股票的特質吸引力,或因較爲較高的業績確定性,甚至A股基金亦在固生堂的投資上湊熱鬧。安信基金旗下的安信消費升級基金截至去年末,給予固生堂高達6.06%的股票倉位,固生堂不僅成爲這隻A股消費基金的第三大重倉股,且還是該基金前十大股票中唯一的港股上市公司。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國聯安基金旗下的一隻A股製造業主題基金中,定位於現代服務業的中醫連鎖店固生堂亦能因爲其強勢的特徵,吸引基金經理分享部分倉位。國聯安智能製造基金披露的基金年報顯示,該產品配置固生堂倉位接近5%,爲這隻A股製造業主題產品的第七大重倉股。此外,華安基金旗下的一隻偏債型產品,其在股票選擇的剋制性操作中,固生堂亦是該只債券基金前十大股票中唯一買入的港股公司。

此外,丁香園的競爭對手醫脈通在經歷連續三年的下跌後,其在近期首次迎來公募基金的買進操作,且第一次被基金買入即成爲相關公募的前三大股票。國泰基金旗下的國泰價值先鋒基金顯然亦爲一隻典型的A股主題產品,但該基金在最新年報中披露的核心持倉顯示,固生堂已被大幅買進該基金的第三大股票,也是該產品持倉港股賽道中最爲重倉的股票。

淨值風控需求放在首位,公募緊盯醫藥強勢賽道

基金經理在港股市場開始從廣泛地涉足各大賽道,轉而緊盯醫藥醫療賽道甚至成爲不少A股基金經理唯一敢重倉的對象,在很大程度上或因爲港股醫療賽道的股價開始明顯強勢於其他港股賽道。

以港股的視網膜人工智能醫療公司鷹瞳科技爲例,其保持了連續9個月的股價反彈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基金經理的關注,儘管許多港股的人工智能公司在市場下跌中出現50%甚至70%的暴跌,但這家定位於醫療眼科的人工智能公司卻提前反彈於港股市場,在逆勢走強9個月中的股價漲幅高達125.88%,這種在市場下跌中超越港股人工智能公司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醫療賽道本身超跌的需求,從而刺激更多公募基金經理介入。

此外,公募基金重倉的固生堂、醫脈通、雲頂新耀也均展現出醫藥賽道提前於其他港股品類的吸引力。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2023年甚至2024年開年後,許多港股的表現都展現出市場波動中的殘酷和不確定性,不少港股股票在做多動力缺乏背景下,甚至出現高達90%的跌幅,但是醫藥賽道的強勢卻與衆不同。尤其是雲頂新耀在2023年市場環境不佳的背景下,其全年股價竟逆勢取得高達20%的正收益,而在2024年開年後又在港股市場表現平淡背景下再度上漲約10%,這顯示出醫藥已成爲基金經理在港股市場中較爲稀缺的強勢標的。

上述信息也意味着,當基金淨值對下跌高度敏感時,基金的風控需求促使更多的基金經理湧向強勢賽道。

拒絕講長期故事,基金重倉醫藥大多業績已兌現

對希望在港股降低投資風險的公募基金而言,業績的可視性和可預見是核心買入邏輯。

吸引A股製造業基金跨界佈局的固生堂,就在業績上展示了中醫連鎖第一股的強勁需求。固生堂日前發佈2023年財報,其在去年的收入擴大至23.23億元,同比增長43%,毛利約7億元,同比增加40.1%,2023年的淨利潤規模約2.52億元,同比增長爲39.45%。截至2023年底,固生堂在全國16個城市擁有及經營58家醫療機構,線上、線下執業出診的醫生超3萬名,服務網絡覆蓋全國300餘座城市,成爲基層中醫藥服務的主力軍,公司表示儘管固生堂已經是中國最大的中醫連鎖集團,但放在全國範圍來看,仍然有大量城市尚未佈局。收購和自建都是公司業務擴張的重要方式,公司會根據情況制定新增自建門店的計劃,若有恰當的時機、恰當的價格、且契合公司發展戰略,會考慮繼續併購。

此外,追求高毛利率和高淨利率的需求,也使得公募基金敢於在港股市場堅定覆蓋醫療品種。儘管有丁香園等強勁的競爭對手,港股上市的醫脈通日前公佈2023年度財務報告仍凸顯出醫療行業的賺錢能力。數據顯示,公司2023年全年收入雖然才達到4.12億元,但其收入增長卻極爲迅速,相較往年增長高達31.2%,且公司的毛利率達到驚人的61%,而在高毛利率背景下,該公司甚至還有高達61.11%的淨利率,從而使得這隻營收才4億元級別的醫療平臺公司,創造的淨利潤超越許多超20億元營收的公司。數據顯示,醫脈通這隻創業型小公司在2023年度淨利潤達到驚人的2.52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06.53%。

牛股經驗支撐買入膽量,基金經理偏愛對標邏輯

對標以及複製已存在的成功經驗,是許多公募基金經理在醫療賽道掘進的策略支撐。

深圳地區的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認爲,對標模式複製過去牛股、好公司的崛起模式,對選股的準確度而言極爲重要,在港股市場佈局醫療賽道也可以關注此前已存在的商業模式。

“股票投資本身就可以定義爲對概率的選擇,大概率和小概率之間體現爲過去一些商業模式成功的邏輯。”上述人士強調,在港股醫藥賽道挖掘具有服務型、連鎖型、平臺型的公司,其往往具有更大準確度的邏輯是中國的人口紅利、老齡化因素以及過去一些好公司展現出的業績和股價表現。

顯而易見,在A股曾嚐到連鎖醫療公司10倍股甜頭的基金經理,在相當程度上意識到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連鎖店模式創造的股價輝煌,亦可能在股價和業績爆發體現在中醫連鎖店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瞭如此之多的公募尤其A股基金的重倉抱團。

A股基金經理在港股市場挖掘的醫生平臺公司醫脈通,也在很大程度上因爲該公司與日本M3公司相似的邏輯,而日本M3公司更是日本老齡化社會中的超級大牛股,作爲日本最大醫生互聯網公司,日本M3公司擁有一個在日本超過 30萬名醫生以及全球約 600 萬名醫生使用的醫生平臺,其在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時間內,股價取得了超過100倍的驚人漲幅。

上述信息無疑強化了對老齡化社會中相關商業模式崛起,可能帶來的潛在投資回報,尤其是基金經理關注的對標邏輯可能更具巧妙的聯繫——日本M3公司也是醫脈通創始人田氏家族平起平坐的第一大股東,其與田氏家族均持有醫脈通38.8%的股權,而醫脈通的商業模式很大程度得益於日本M3公司的經驗複製,後者爲醫脈通提供跨國製藥公司等大客戶,這也是這家醫生平臺公司在全球藥企去年對外營銷費用大幅削減時,其以藥企營銷費用爲特點的收入繼續超越競爭對手的原因。

老齡化遇到醫藥低估值,基金經理直言可適度“漂移”

關於港股醫藥賽道的掘金潛力,南方中國新興經濟基金經理王士聰認爲,隨着常態化工作生活的恢復,醫藥行業也看到了不少轉機,比如日常診療行爲的恢復帶動整體院內診療和院外銷售的正常化,也使得新產品 與技術的落地逐漸恢復常態;比如集採在節約存量藥品開支的同時初步實現了“騰籠換鳥”,創新藥企的資金端與政策面也都有了更確定有力的支持,整體醫藥行業在調整中發展, 逐漸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站在當前時點,我們相信隨着國家對醫療衛生行業的開支增加以及老齡化背景下的醫療需求上升,醫療行業企業的增長空間仍然是具備吸引力且可持續的。”王士聰表示,包括醫療反腐、集採、國談等多種舉措和政策其本質都有利於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只有合規優質的新生產力才能 持續創造價值,唯大浪淘沙方得真金。能夠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下保持穩健經營擴大品牌份額 的優質龍頭企業、能夠在衆多同質化研發中真正破開新路的創新藥企和能夠在國際市場實現 規模化銷售的出海先鋒都是基金經理所重點關注和投資的潛在標的。

易方達的港股基金經理伍臣東認爲,市場普遍預期 2024 年美聯儲將開啓降息,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全球流動性有望得到顯著改善。長期來看人口老齡化和居民消費升級帶來的養老以及健康保健需求將推動醫藥行業的持續增長,在鼓勵藥品 創新研發的總體基調和頂層設計下,在上市融資制度對創新藥企的有利扶持下,港股醫藥板塊將有較大發展空間,長期的投資和配置價值值得關注。

匯泰富基金經理鄭磊認爲,從估值看,醫藥板塊的估值處於歷史偏低位置,市場對醫藥板塊的預期整體不高,這將爲未來創造較好的超額收益提供基礎。以較低的價格買較好的資產,當下可能是不錯的機會。此外看到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採用回購股份並註銷的方式或者提高分紅比例去回饋股東,在未來也將更關注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特別是那些被證明更關心股東利益的管理 層。展望新的一年,醫藥投資的關鍵詞將是創新、出海、自主可控。基於地緣的 複雜性,在“再全球化”背景下,判斷新興市場的出口機會可能更值得關注。

此外,醫藥醫療賽道的強勁吸引力、更大確定性和彈性,也使得不少基金經理坦言,可適度進行跨界。

“我們將在符合投資範圍規定的基礎上,適度拓展組合的邊界,努力爲持有人創造價值。”華南地區的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在基金年報中表示,基金經理亦會關注不同市場中部分相對優勢的賽道,如中藥、醫療設備、跨國藥企、新興技術等等各種醫藥醫療賽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