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魏昭宇

日前,一家華東地區基金公司旗下的綠色主題產品清盤公告引發熱議。近年來,基金清盤在公募行業並不罕見,但大多數投資者對這隻產品的關注點並不在產品本身,而在於其基金經理的履歷——曾在新能源賽道上市公司擔任董祕職務。

在不少人看來,如果一位基金經理在進入投資界之前已在實業領域擁有了較長時間的工作經歷,那麼這位基金經理大概率會更加“接地氣兒”,尤其是在對相關領域的上市公司展開調研工作時,基金經理既是一位觀察者,也曾經是一位參與者。

曾經在實業領域積累的工作經驗能對後續的投資工作發揮多大的正向作用?過度依賴實業經驗是否會對投資工作形成拖累?那些曾經從實業轉向投資的基金經理如今的業績怎樣?中國證券報記者帶着上述問題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在不少人看來,實業經歷能夠幫助基金經理更好地辨別一家公司的基本面,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參與“好公司”距離挖掘“好股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實業轉戰投資

日前,華東一家公募機構旗下的綠色主題產品發佈了基金合同終止及基金財產清算的公告,清盤原因是因爲該基金已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爲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根據基金合同約定,基金管理人應終止本基金基金合同並依法履行基金財產清算程序,不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市場的討論點在於該產品的基金經理曾經在新能源行業的上市公司擔任過董祕的職務,而從產品過往的重倉股來看,基金經理也重倉過光伏、電池、汽車零部件等新能源概念標的。從業績方面來看,該基金經理自2021年9月接手該產品後,基金淨值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當然,主題型產品的下跌一方面與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相關賽道整體表現有關。數據顯示,新能源板塊自2021年年底見頂後,便開啓了漫長的回調之路。高點入局,又碰上了泥沙俱下的行情,基金經理的接手時點似乎顯得有些“時運不濟”。

這一事件中,基金經理在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工作經歷成爲不少投資者的關注點。但其實,從實業轉戰投資的案例無論在公募領域還是在私募領域都不罕見。比如,匯添富創新成長混合的基金經理樊勇曾在深圳英蘭電子有限公司擔任採購員;華安產業優選混合的基金經理蔣璆在進入證券行業之前,曾在韓國浦項制鐵公司首爾總部工作;財通資管臻享成長混合的基金經理陳李畢業後曾入職上汽集團乘用車分公司從事市場部的相關工作;金鷹紅利價值混合的基金經理陳穎職業生涯開始於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翻閱上述基金經理的個人履歷,他們大多一開始以自己最熟悉的實業經驗爲出發點,從單一行業的研究慢慢拓展到更廣泛的能力圈。

從業績方面來看,實業經歷似乎對某些基金經理的選股工作確有加持。以通信服務行業出身的基金經理陳穎爲例,其管理的金鷹紅利價值混合A、金鷹核心資源混合A、金鷹中小盤精選混合A等多隻產品在2023年的年度回報率均突破了30%。尤其是他管理的科技主題產品金鷹科技創新股票A在2023年的回報率達到了37.70%。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該基金的重倉標的涉及軟件開發、計算機設備、消費電子、通用設備等領域。但陳穎的案例並不具備普適性,也有基金經理的業績表現平平,甚至較爲慘淡。

實業與投資之間似乎形成了一道“旋轉門”。除了從實業轉戰投資,也有不少投資人士轉戰實業。比如,一度市值突破千億元的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及自動化裝備綜合解決方案商與平臺型企業璞泰來,背後站着一個前公募基金經理梁豐;欲擎起國產光刻膠大旗的華懋科技,其實際控制人同樣出身於公募基金研究員……

實業履歷賦能投研工作

在不少基金經理看來,實業的工作經歷更好地提升了自己在辨識公司基本面等方面的能力。

回憶起實業之路,樊勇表示,在擔任採購員期間,自己需要和供應商的生產、質保、銷售等各個部門深度接觸,得以深刻認知一家企業運營的全貌。“經驗豐富了,就會發現,不同供應商的產品開發能力、響應能力、交付能力和管理能力確實存在差距,同樣一條生產線,落實到生產的每個細節後,出現的結果可能大相徑庭。”樊勇說:“於是,企業的‘好’與‘壞’,成長的潛力如何,一目瞭然。”

陳李也舉例,市場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傳言——某項新技術或者新企業進入大企業的供應鏈體系。這往往會被市場解讀爲利好消息,股價跟着也會有所表現。對於這一消息的真僞和影響大小的判斷,具備實業背景的基金經理可能更有優勢,因爲他們知曉實業公司一般的運行規律,包括商務談判的流程、一些重大合作的時間節點等,能夠最大限度還原事情真相;同時,他們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實業資源進行多維度交叉驗證,從而輔助自己的投資決策。在陳李看來,職業生涯早期這段實業經歷,讓他在今後的研究和投資中多了雙向驗證的視角。

除了有助於提升對公司基本面方面的研判水平,實業方面的工作經歷也能更好地幫助基金經理判斷產業趨勢。“從實業到金融行業,我自身的感受是,可以嫁接的經驗包括但不限於:對於行業的理解會更深刻,對於行業的趨勢判斷會把握得更準確,對於產業的變化能更快地感受,以上都能幫助到投資的決策。”在管理嘉實全球產業升級股票發起式(QDII)之前,基金經理陳俊傑曾經在半導體行業有過8年的從業經驗。

曾在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惠普公司任職的陳穎,在電信和計算機行業工作八年之後投身基金行業。“這八年電子和計算機行業的從業經歷帶給我很多不一樣的體會。”陳穎介紹,在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和惠普公司工作期間,他經歷了中國電信和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見證了從2G時代到3G時代再到4G時代的轉變。“經歷過幾輪科技週期的發展後,就會大概知道每一輪科技發展是什麼樣的節奏,這對分析和判斷接下來新的科技週期或多或少是有幫助的。”陳穎認爲,科技最開始一定是概念,每一個創新最初都源於一種想法,這就需要投資者分析和判斷這個概念是否契合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向。

“我覺得實業經歷帶給我的幫助在於對產業邏輯的多維認知。對於產業裏出現的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個技術,對整個TMT或者半導體產業會有多大的影響,它有多重要,它的意義在哪裏,它的節奏是怎麼樣的,我能夠做出更貼合真實的判斷。”德邦半導體產業混合發起式的基金經理雷濤回憶起自己在華爲的工作時表示:“我在華爲工作時曾協助領導做市場洞察,對行業、市場進行分析。當時沒有意識到自己未來可能會轉型,後來偶然得知有和投資相關的工作機會,就很感興趣,轉型後也發現確實很契合。2015年到2021年,我都是做行業研究,在2021年年底開始管理產品。因爲專業是工科,跟信息領域比較接近,做行業研究的時候大部分是在TMT的範疇裏,可以說4年的實業經驗,再加上到現在8年的研究經驗,都是在從事科技相關行業的研究。”

“好公司”並不等於“好股票”

儘管實業經歷可以讓基金經理對“什麼是一家好公司”這一問題深有體會,但好公司並不等於好股票。“是不是好公司,既重要又不重要,好公司未必是好股票,好股票也未必是好公司,股票和公司既有關聯又有不同,不可以把公司等同於股票。”一家來自北京的公募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股票市場有自身的週期規律,要選擇符合當下市場風格的好公司,好股票,而不能拘泥於是不是好公司。上市公司講故事要在某些環境背景下相信它,而某些環境背景下不能相信它。”

同時,過分依賴實業的工作經歷有時也會對投資工作形成桎梏。“實業的經歷有時候會造成路徑依賴,過分相信以往自身的經驗容易形成慣性思維。”陳俊傑表示,“我覺得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市場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多數實業轉金融的投資者,容易有一個誤判,過度依賴於對於點的把握,而忽視面的理解。熱衷於尋找自己熟悉領域的線索,但有可能會錯過其他更大級別的機會。我也碰到過這種情況,對於自身而言,需要跳出過去經驗的桎梏,從更高的維度建立完整的投資框架。”

陳李也提到,在剛剛轉型做研究的時候,會帶着較強的產業視角去看市場,對於市場上的一些熱點,從產業角度研判可能不夠成熟、把握性不夠大。“這就導致當時的我在投資建議方面總是滯後一些,因爲我需要看到產業非常清晰時纔會做投資推薦。”陳李表示:“其實二級市場相對來說更看重產業趨勢的形成,或者說更在意未來市場空間能帶來的股價變化彈性,而在這一點上我的敏感度相對低一些,所以當時的壓力也是挺大的。”

此外,能力圈的拓寬也是這類基金經理必須面對的課題。“基金經理擁有某個行業的實業經歷,肯定會有利於洞察相關行業發展方向,提高行業預判的勝率,更好地賦能投資。不過,基金產品往往會投向多個行業和方向,這對基金經理認知的廣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們需要基金經理既是專才,也是通才,兩者缺一不可。”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池雲飛表示,“我們常常聽到基金經理說自己的投資框架會不斷地迭代,能力圈在不斷地擴大。這實際上反映了大部分基金經理對待過往經驗與新挑戰的整體態度。一些過去有效的經驗可能會在不同的環境下產生截然不同的作用,這需要基金經理對經驗本身能有更好的判斷。”

“雖然實業到投研看上去跨度挺大,但有產業認知和分析能力的基礎,一切還是順其自然的。當然,從行業研究到基金經理,從投資框架具體向投資策略,回撤控制等方面進化時,這些能力和經驗也是在投資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結果。”雷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對產業的熟悉並不代表就能做好投資,這可能也只是一個非必要也非充分的條件。”陳俊傑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金融本身博大精深,從產業出發形成自己的研究投資框架是從實業轉到金融後需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從能力圈拓展而言,充分完善自身的金融知識,形成從點到面完善的研究框架範式(實業出身的人往往在點上能有更多的判斷和熟悉度,但是延伸到更廣的面上缺乏全局的判斷),理解市場,自上而下的產業鏈判斷和自下而上的線索挖掘等,都是我理解需要拓展的能力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