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隨着銀行年報陸續披露,各家理財子公司經營情況也浮出水面。

2023年,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格局發生變化,六大國有行理財子規模大面積縮水,股份行理財子逆勢崛起佔據管理規模前三。

股份理財子規模逆勢上升佔領前三

目前披露2023年理財子業績的的有14家銀行,包括六大國有行理財子外,還有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等6家股份行理財子,1家城商行理財子,1家農商行理財子。

從產品規模來看,2023年管理規模前三的理財公司均爲股份行理財公司,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管理規模依次爲2.55萬億元、2.26萬億元和1.67萬億元。

這三家規模靠前的理財子在代銷上發力較多。以興銀理財爲例,2023年末其通過行外渠道銷售的理財保有規模達到8695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70.32%,佔比38.39%。信銀理財也在披露了累計與127家代銷合作機構開展理財產品代理銷售業務。

不過,六大行理財子公司普遍出現下滑,其中農銀理財、建信理財、工銀理財和中銀理財家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規模分別爲1.58萬億元、1.5萬億元、1.6萬億元和1.55萬億元,同比下降10.61%、21.55%、8.78%、6.05%。而中郵理財剛開業不久,僅有交銀理財管理規模較2022年末增長13.45%。

多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規模卻逆勢上升,光大理財、華夏理財、平安理財、浦銀理財和信銀理財管理規模增長超兩位數。

其中,平安理財規模達1.01萬億元,增長14.2%;光大理財規模爲1.31萬億,同比增長10.73%;興銀理財規模達到2.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18%;民生理財自主發行及受託管理的理財產品總規模爲8684.74億元,同比微降1.75%。

分析人士認爲,國有大行理財公司對母行的渠道依賴性更重,股份行理財公司被迫進行渠道擴張,後者的增長性更強。在利率走低、資產荒的環境下,單純依靠母行渠道,在競爭中往往會喪失先機。

中國理財網披露的理財市場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末,理財市場存續產品規模爲26.80萬億元,雖然相比2023年上半年已有回升,但全年依然同比下降3.10%,爲連續兩個年度出現規模下滑。

淨利潤僅5家增長,農銀、建信腰斬

從利潤角度來看,招銀理財和興銀理財依然坐穩理財子公司淨利潤榜前兩位,招銀理財淨利潤爲31.90億元,興銀理財淨利潤爲25.82億元,但2023年兩家理財子公司淨利潤同比均有所下滑,分別下降了11.22%、17%。

14家中僅有5家實現淨利潤增長,僅有民生理財、信銀理財增幅超10%,工銀理財、交銀理財和平安理財增幅依次爲7.2%和4.38%和0.16%。

農銀理財、建信理財作爲兩家大行理財子,是已披露中利潤跌幅最大的理財子,去年淨利潤同比分別減少54.67%、53.42%。除此之外,淨利潤腰斬的還有農商行梯隊的渝農商理財,去年淨利潤下降52.51%至1.7億元。

存款配置力度加大,權益類佔比下降

面對資本市場波動和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去年多數理財子加大了對現金及銀行存款的配置力度,包括債券、非標等在內的債權類資產配置比例在下降。

其中,招銀理財直接或間接投資的現金及銀行存款比例由15.22%提升至28.95%,大幅提升了13.73%;信銀理財現金及存款投資佔比則由12.03%大幅提升至23%。

總體來看,2023年理財公司全年新增發行產品11648只(含私募,合併登記編碼),較2022年發行的5601只同比增長108%,固定收益類和衍生品類產品新發提速。

而在存續產品結構方面,多數理財子存續的固收類產品佔比進一步提升,權益類、混合類產品佔比下降。

從市場表現來看,國有大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相較於股份行要稍低,特別是在理財產品淨值轉型之後,國有大行的一些傳統優勢和固有客戶有一定流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