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寇佳麗

近期,多地明確了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目標:山東今年將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左右;福建將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今年力爭新增1000家以上;江蘇力爭到“十四五”末構築起有200家領航企業、1.5萬家專精特新企業和5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強大“創新矩陣”。

“專精特新企業憑藉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創新能力和市場敏銳度,在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產業鏈水平、增強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地方政府的集中關注與培育,能爲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還能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遇到的難題,有助於推動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從而打造出具備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羣,提升產業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國內不少地方的專精特新企業已經形成規模性發展趨勢。例如,江蘇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當地培育了1474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241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主導產品在產業鏈關鍵領域實現補短板、填空白。

與此同時,各地專精特新企業普遍面臨一些發展難題,例如關鍵技術難點多,技術創新轉化難;做大做強難,投資回報週期較長,融資渠道受限,資本包容度有待提高;人才儲備不足等。

達睿諮詢創始人馬繼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解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困境、助力企業壯大,地方不僅要給予傳統的土地、財稅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還要“動腦筋”協助企業解決高端人才引進駐留、科研成果轉化等難題,引導本地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支持企業成長。

“地方政府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應遵循梯度培育原則,建立包括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高科技大型龍頭企業等在內的梯度培育體系,通過重點項目引領、創新力提升、數字化賦能、智能化升級和綠色化促進等方式,加快培育主營業務突出、競爭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對專精特新企業來說,融資難是諸多發展難點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它可能體現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起步階段,企業對原始資金需求大,融資不易;擴大市場階段,研發費用增加,再融資也不易。

地方如何佈局才能推動金融服務更好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華安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鄭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北京證券交易所和區域性股權市場相互支持、協同發力,已擔起“孵化”專精特新企業的重任。地方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時,要利用好區域性股權市場,助推專精特新企業加速駛上掛牌上市的“快車道”。

金融服務還可以結合專精特新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來開展。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面臨部分專精特新企業輕資產、缺乏合格抵押物或質押物的現狀時,地方可指引或鼓勵金融機構接受專精特新企業以自身和下游企業簽署的訂單作爲貸款申請依據,或適時適當推出純信用類貸款,從而給予創新企業充分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