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基本面力場

前段時間,和金融發展實驗室的兄弟一起摜蛋,力場君聽說了一個事兒,蠻有意思的: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易綱提出建議,由資本實力強的大型銀行選擇一兩家省分行,在表內試點以投貸聯動方式投資硬科技初創企業,並在監管和考覈方面給予靈活性。

這是一個信號!好多年前了,“投貸聯動”火過一陣,之後監管收緊了口子、沉寂下來;這次又被提出來,不排除成爲日後商業銀行重要的利潤增長點,畢竟這是有成熟的過往案例可供借鑑的。

關於“投貸聯動”,浙商銀行是圈子裏公認的做得比較好的。2019年的時候,浙商銀行北京分行機構部總經理石文彬,在當年的中關村論壇上就將其總結爲“投貸聯動是指商業銀行與非本機構直接設立的、具有投資功能實體聯動開展業務”。

興業銀行也有成熟的投貸聯動範例,去年底興業銀行寧波分行也曾公開表態,充分發揮“商行+投行”優勢,創新推出投貸聯動產品“投貸聯動貸款” ,爲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成長週期的中小企業提供一攬子、專業化金融服務。

前段時間興業銀行發佈2023年年報,業績有點拉垮,但是這也不影響力場君帶小夥伴回顧一個興業銀行操盤的、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投貸聯動”案例——天合光能

2023年12月19日,天合光能發佈公告,興銀資本、興璟投資擬減持公司5.75%的股份;按照天合光能500億左右總市值計算,此次減持就能讓興銀資本套現近30億元。再往前追溯,天合光能在2020年6月上市的時候,興銀資本持股比例更是高達15.04%,興璟投資持股比例爲1.96%。

從名稱就不難看出,興銀資本與興業銀行之間的關係。在天合光能這個公司身上,通過上市前入股、上市後減持退出,興銀資本至少收穫了數十億的資本回報。覆盤這個案例,就能夠看出興業銀行在天合光能的“投貸聯動”多線佈局、滲透式金融服務,都值得業界借鑑。

首先,投資早佈局:從天合光能從美股私有化開始

公開資料顯示,天合光能創立於1997年,2006年通過紅籌架構天合開曼在紐交所上市;2017年3月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彼時的股權價值約11億美元,在私有化財團動用資金達數十億元人民幣背後,興業銀行扮演了極爲重要的角色,對此天合光能在A股上市前的招股書中也明確披露:“上述私有化交易資金來自興業銀行香港分行”。

這也突出體現在華福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即興銀資本是天合光能上市前的第3大股東;而華福證券與興業銀行之間的關係,早已被資本市場所熟知。

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就是在於提早開展投資端的佈局,華福證券,低價投資於天合光能私有化的原始股,等待上市後減持套現、完成從投資到退出的閉環,收穫巨大的投資利潤。

從市場實際表現來看,天合光能在從美股私有化三年之後,2020年6月重回A股並登陸科創板,上市後市值最高一度達1909億人民幣,摺合美元超過250億,相比從美股退市時增長了近25倍,而這正是興銀資本能夠收穫數十億利潤的根本。

其次,銀行放貸款:從信託到日常流動資金全覆蓋

藉助於華福證券對天合光能的投資,體現了“投貸聯動”中“投”的部分,興業銀行更有對天合光能直接的貸款支持。

根據天合光能上市前的招股書披露:“2017年2月,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與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簽署《信託貸款合同》,約定廈門國際信託向其貸款45.69億元,上述信託貸款資金來源於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還向天合光能提供了從幾億到十幾億不等的貸款,這體現了“投貸聯動”中“貸”的部分。

第三,聯動上下游:深度捆綁全產業鏈

更讓力場君覺得很經典的,則是興業銀行的金融支持,還不止停留在天合光能公司自身的層面上,更滲透到了天合光能日常經營的上下游全產業鏈當中。

在銷售端,2018年是天合光能業績的轉折點,當年第一大客戶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遠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爲公司貢獻了28億元的銷售收入,佔當期總收入的11.29%。而招股書中也提到:“遠晟投資系興業銀行間接控制的公司”。

再來看採購端,根據招股書披露,“寧波江北宜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天合光能重要的外協供應商,在2017年和2019上半年還是天合光能的第一大外協加工商。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公司的核心股東爲上海鵬欣(集團)有限公司,鵬欣資源則在2020年1月10日發佈的《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權解除質押及再質押的公告》顯示,鵬欣集團將所持鵬欣資源10.07%的股份、對應22312.5萬股股票質押給了興業資管,藉此獲取資金。

由此可見,天合光能的上下游客戶和供應商中,都能找到興業銀行及其關聯金融機構的支持。這樣的“投貸聯動”的深度,恐怕是很多其他金融機構沒做過、甚至是做不到的,堪稱經典更可資借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