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晨星(中國)2024年度投資峯會舉行,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竇玉明參與圓桌對話。面對“財富管理新時代,公募基金如何發力”這一主題,他表示,基金行業面對競爭壓力,怎麼能把成本降下去?要像中國製造業企業一樣的路,走“工業化”的道路。

他談到過去幾年高質量發展行業的變化:

第一點,感覺變化最深的就是基金行業逐漸的成爲投資者配置的中心品種,去年底基金行業目前規模已經超過29萬億,已經超過銀行理財的資產規模,超過很多其他品種的規模,基金比較小的時候,是投資者配置比較小的品種,現在逐漸變成了主流品種。

第二點,整個行業,不光是資產管理行業,包括上游的渠道、投資顧問,多個鏈條在一起的話,大家更加的體會到以投資者爲中心的重要性。

第三點,在以投資者爲中心的發展方向下,包括投資顧問的推動下,對基金行業作爲產品製造商的本業來講,對基金公司的產品品種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費率。希望品種多、質量穩定、不漂移,同時費率儘可能低。

面對降費的要求,我認爲本身市場在競爭的過程中自然會有價格的競爭,如果我們不談目前基金公司也在積極的做財富管理業務和投資顧問業務這個事情,還只是比較窄的談基金公司作爲產品製造商、產品提供商,我們應該怎麼應對目前的競爭格局?

基金行業如果面對競爭壓力,我覺得要像中國製造業企業一樣的路,走“工業化”的道路。

過去基金行業發展歷史比較短,我們的生產方式總體是基於個人的,基於更加藝術化的、非標準化的一個過程,這樣的話整個製造成本就會比較低,就像手工工作,我們做比亞迪的汽車,如果手工做汽車,價格是下不去的,只有批量生產、生產線標準化才能大批量的生產優秀的產品,而且價格足夠低。

基金公司面臨的是,規模不斷增長的過程中還要降低價格,要把基於個人、藝術化、非標準化、不可預測、相對不穩定的業績改造爲基於團隊、基於標準、基於專業分工的過程,這點上全球的基金公司、頂尖的全球最優秀的公司已經做到這個程度了,國內的基金公司需要結合中國的實踐,也要推動這個進程,這樣的話可以把過去強調的基金經理,強調明星的文化真正改變過來,實現目標。工業化完成了就標準了,我們找一個新的畢業生培養他,一旦標準化很容易把他培養成合格的投研人員有標準就好培養,沒有標準全靠自己悟,生產的過程是不穩定的,我想面臨這樣的轉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