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五菱寶駿悅也Plus正式上市。在發佈會現場的PPT上,車企方面寫道:“寶駿本場發佈會沒有對標,也沒有拉踩,有沒有流量,就拜託各位了!”這張在朋友圈廣爲流傳的圖片,相信會讓許多網友會心一笑:好像什麼都沒說,又好像什麼都說了。

就在前幾天,智己汽車在發佈會上標錯了小米SU7的一項重要參數,小米方面連發三篇微博聲討智己汽車,最終智己汽車公開道歉。而這不過是當下新能源車企之間拉踩、互撕現象愈演愈烈的縮影——有網友就指出,小米汽車也直接與特斯拉model 3、保時捷taycan進行了對標。

從“1000萬以內沒有對手”“500萬內最好”“遙遙領先”之類的誇張形容詞,到在產品發佈會內涵、諷刺競爭對手的產品細節,再到一些車企CEO親自下場,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針對友商的出格言論。難怪有不少網友戲稱,當下的新能源車圈越來越像“飯圈”了。

新品發佈,當然需要關注、需要流量。但對消費者而言,購買汽車是名副其實的大宗消費,追求的一定是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車企依靠話題、流量來推廣產品沒有錯,但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車賣得好不好,終歸還是要拿產品說話。

比起在車圈內大搞“飯圈”,培養所謂忠粉、擁躉,廣大車企更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提升技術、突破瓶頸,思考如何加快智能化升級,如何提高電池續航,如何保證車輛安全性等。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中佔比近65%。中國已經連續9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另一方面,中國體量巨大的消費市場和豐富多樣的用車環境,爲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迭代升級提供了土壤。

既然如此,中國新能源汽車完全可以依託完整工業體系和豐富人力資源,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新能源產品的經濟可及性。市場的競爭固然激烈,但各大車企品牌的成長空間仍然充足,誰能在這個關鍵時刻保持定力,拿出具有突破性的技術,誰就有可能脫穎而出。

更重要的是,相對於歐美傳統車企,中國新能源車企具有包袱輕、顧慮少、掉頭快等優勢。中國新能源汽車要在國際範圍內打造知名品牌,就需要向世界展示獨特的優勢,包括技術、質量、安全、成本等。

就此而言,中國新能源汽車根本沒有必要糾纏於“內鬥”,而是應該互相學習借鑑、共同做大市場,將目光投向世界市場,力爭儘快“走出去”。研究顯示,2024年在歐盟銷售的電動汽車將有四分之一是中國製造,明顯高於去年的19.5%。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董事長雷軍最近轉發了一條華爲終端的微博,稱“未來十年是智能化的十年,中國新能源車行業一起向前。預祝智界S7大賣!”這正是中國新能源車企該有的態度——彼此尊重、互相學習,才能一起進步。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更希望看到的是車企拿出更多令人驚喜的新產品、新技術,而不是互相內涵、拉踩互撕。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