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金像獎,梁朝偉第六次拿下最佳男主角,他甚至沒來現場,只能由劉嘉玲代領,現場連線發表得獎感受。

這次很多人覺得失望,倒不是質疑tony問鼎金像獎的能力,但如果《一代宗師》和《色戒》都沒拿影帝,《金手指》一部平庸的商業之作,憑什麼?

大家更期待的是《白日之下》的林保怡或是《毒舌大狀》的黃子華,拿下這個最佳男主角。



毒舌大狀,痛失影帝

昨晚公佈最佳男主角之前,古天樂開玩笑,讓提名的五位候選人做出一個“如果拿不到影帝的即時反應”,枯坐一晚的黃子華立即起身做拂袖離席狀……子華神不像演的,可能是真生氣了。


畢竟在此之前,《毒舌大狀》臺前幕後全員顆粒無收,作爲男主角,他是劇組最後的希望。

他甚至想好了,如果能拿最佳男主角,他會把這個獎送給導演。‍

讓他覺得很戲劇的是,前面任何部門都沒拿到一個獎的《毒舌大狀》,居然拿下了最佳影片?他懷疑之前金像獎都沒有這樣的先例。


簡直像是“娛樂圈血肉史”裏的段子。

和老友林保怡在《白日之下》裏喫了戲份少的虧不同,黃子華是《毒舌大狀》的戲眼,林涼水完全是由黃子華本身的個人魅力而不是演技賦予的。

或者說,林涼水不就是進化後的餘樂天嗎?

表面自由散漫玩世不恭,內裏充滿人情味和正義感,只不過一位是資深大狀,一位是律師樓煉精學懶的師爺仔。


事實上《毒舌大狀》林涼水的角色就是爲黃子華量身定製的,人設上沿用的正是他“棟篤笑”和“毒舌”的特徵,劇情加強了脣槍舌劍的庭審部分,設計了很多又燃又慷慨的對白,都是爲了讓子華神的口才得以酣暢淋漓地發揮。


導演還給林涼水開了不少金手指,比如林涼水不僅要當辯護律師,還要自己找證據爲事主翻案,爲了“事實正義”,使用了假冒證人敲詐和偷拍錄音或者干擾陪審團等非常手段。

以前看《男親女愛》的時候,就知道毛小慧其實沒那麼professional,許多官司都是靠餘樂天用小聰明小伎倆使詐拿下的。


《毒舌大狀》也一樣,許多情節無法接受現實主義的審判,但導演對電影節奏和觀衆爽點的把握,精準到位。

加上黃子華個人魅力的充分發揮,《毒舌大狀》打破了一系列票房紀錄,成爲香港影史上首部票房過億的華語片,這應該也是電影獲得“最佳影片”的直接原因。

黃子華也終於撕下了“票房毒藥”的標籤,成爲了“票房神藥”。


從票房毒藥到票房神藥

大家期待黃子華拿影帝,還有一個原因是心疼子華神,一把年紀了,棟篤笑都“金盤啷口”不做了,卻還在苦苦追尋他的電影夢。

他是五位提名人中,爲了實現電影夢喫過最多苦頭的一位。


自從1984年加拿大畢業回港,黃子華就一心想當演員,偏偏那年TVB的藝訓班突然取消,他就想着先讀編劇訓練班吧,再“曲線救國”從編劇轉演員。

結果這彎繞大了,此後又輾轉加入香港話劇團和香港電臺,當編劇、當助導、當DJ、當晨早節目主持……他一直在演員的邊緣遊走,有一次終於得到一個角色,卻是演一個性無能的青年。


周星馳曾經在《喜劇之王》裏演過一箇中槍之後加了很多戲都死不去的神父,而黃子華那時也演過一個被長槍刺中後死不去的士兵丁。

他說:我死也要用方法演技死。


1990年,電視臺的經理勸30歲的他:“你不適合做演員的,你不夠帥,某種角度還算得上醜。”

他表面瘋狂找補“其實我挺耐看的”,實際已經心灰意冷,做好退圈準備,而退圈前,他將自己在娛樂圈的血肉史策劃成了一場棟篤笑。

諷刺的是,原本的“劈炮宣言”居然火了?他人氣急升,加上許冠文的推薦,他終於能以演員身份正式出道。

之後他的棟篤笑越來越火,藉着人氣還迎來了電視劇的黃金期。

拍《男親女愛》那時,一向精緻的鄭裕玲總忍不住說他:“子華呀,你家陣真的很紅,能不能收拾下自己的樣子?”

子華覺得很hurt:“可是我已經收拾了呀。”


到《My盛lady》播出,他甚至打敗了自己的好兄弟吳鎮宇,拿下了TVB的視帝……

可說到他心心念唸的電影事業,不能說是毫無起色,只能說是一塌糊塗。

2002年他就自導自演拍了《一蚊雞保鏢》,上映三天就下映,最終票房不足20萬,很長一段時間導演都不敢找他拍戲。

他在《血肉史2》裏調侃:我是不是天才?可以想出一個劇名來預測票房。


17年後,黃子華第二次試水當導演,拉來大美女劉心悠當女主拍了一部《乜代宗師》,甚至賣掉一層樓投資自己的夢想,但依然沒能撕掉“人氣爆棚的票房毒藥”的標籤。


很多子華迷嘗試分析,爲什麼棟篤笑和電視劇都那麼受歡迎,電影卻爛得一塌糊塗?

有一個說法是,電視劇足夠長,能承載他那些看起來無厘頭但又飽含哲理的金句,以及他自由散漫的人物氣息,而90分鐘的電影節奏過於緊湊,不足以讓他發揮。

他在《娛樂圈血肉史2》裏也調侃過這種“子華怪狀”,說曾經有大導演來找他拍戲,跟他說:“我拍好多電影,華仔偉仔就幫我拍嗰啲(那些),你就幫我拍呢啲(這些)。”


話裏意思是,華仔偉仔就拍一些next levet的大製作,而黃子華這樣的諧星,只能拍一些low一點的商業片。

黃子華開始還覺得導演神經病,後來一次次被票房打敗,慢慢接受了自己在電影事業的運數,說“人生,無非就是令自己接受”。


所以《還是覺得你最好》上演時,包括他的fans在內都是還沒看就有“必屬爛片”的預判。

沒想到這個連場景都沒怎麼換的小成本電影,竟成了票房黑馬,斬獲7000萬票房,接着的《毒舌律師》更是成了“香港史上最高”。


黃子華昨晚代表代表劇組發言時都哽咽了,他說“牡丹雖好,需要綠葉扶持,我們演員是陪襯,最重要是這部戲的創作人。我一直看到我們的創作人在和法律顧問吵架,把劇情吵出來。

同樣一個黃子華,同樣90分鐘電影,甚至還是同樣的演出方式,他卻從“票房毒藥”變成“票房神藥”……這當然和創作人的功力有莫大關係,但也和如今香港電影的整體環境有關。


“平庸大製作”在香港不香了?

這一次圍繞金像獎出現了一些輿論爭議,包括黃子華和梁朝偉的“角色翻轉”——

是的,現在到華仔偉仔拍“呢啲“,黃子華拍“嗰啲”了。


這反映的依然是香港電影和港娛整體性的困境。

“平庸的大製作”在過去一段時間是香港電影的常態。反貪、掃毒、臥底,這些題材在港片的黃金時代是最出彩的,觀衆對它們有情懷,哪怕只看海報上“劉德華+梁朝偉”的名字也有人願意買單,保證電影有一定的票房。


可現在的情況是,觀衆和一部分影視生產者都已經看清了形勢,港片星輝燦爛的年代過去了,港資能用大成本砸出一流視覺體驗,拉一個港星班底就能縱橫亞洲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當然,黃金年代留下的工業化體系還在,港片在題材策劃和敘事細節上依然有很多閃光點,指望“明星、黑幫、警匪”的老三樣一直奏效是不現實的,港片擺脫路徑依賴,求新求變,勢在必行。

網友有句話說得很好,梁朝偉不怎麼需要金像獎了,可看起來金像獎依然很需要梁朝偉。

此類調侃反映的正是整個港圈在過渡時期的糾結,劉德華梁朝偉都60歲的人了,不可能指望他們永遠扛流量,這點金像獎評委當然也知道。


現在的難題並不是拍不出比《金手指》好的片子,而是沒有流量抓手,是《白日之下》這樣走題材路線,細節也很出色的片子難以切入主流票房市場。

小衆題材叫好不叫座,新生代港星的影響力不足以將觀衆(尤其是香港以外的觀衆)帶進電影院。那麼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用梁朝偉留住熱度,也不算太難理解……但給《金手指》這麼多,確實很尷尬。


技術類獎項給到那麼多,反而作爲“最佳影片”的《毒舌律師》沒有具體的“最佳”之處,不免讓人詬病金像思路混亂。

如果說金像獎代表的是香港電影的價值觀,那他們對於大咖大製作以及論資排輩的執念並沒有放下。

要說我的心水,我更傾向《毒舌律師》拿最佳男主角,以嘉許那個爲了電影夢執着了大半輩子的小人物以及他獨特的才華;

最佳影片給《白日之下》,以肯定這個題材的社會意義,林保怡我很喜歡,所以我期待他會在下一部港片裏,擁有一個更完整的角色。



結 語:

港片題材轉型實際上也已經在進行了。

原本做“火爆場面”在行的導演和技術班底紛紛北上淘金,林超賢這樣奔着“東方爆炸貝”去,其實也算是走出的生產力價值。

另一方面,一些小衆港片陸續出圈,說明港片開始迴歸“故事片”的傳統路徑,從題材與表演細節中發現閃光點,重新確立“小而美”的方向。

《白日之下》《年少日記》其實都找到和合適的切入點,而昨晚獲得“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的《周處除三害》可能提供了思路上的參考,它糅合了懸疑、社會題材和個人思想史等諸多元素,將荒誕的情節處理得很流暢。


可能因爲出自香港導演之手,它實際上繼承了“黑幫片”的許多內核,去掉了高成本的飛車追逐、直升機、科技外殼,你甚至能夠從桂林孖、香港仔身上感受到舊港片裏古惑仔的精神特質,從情節中看到完整的人物弧光。

這對許多港片的製作者來說,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接過前輩的旗幟,並不意味着拍和前輩一樣的片子,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古惑仔》,而那個故事未必總是洪興誕生一個坐館,長髮飄飄的小頭目和良家女戀愛。每一個時代都會產生自己的《無間道》,未必那個故事一定要發生在警匪之間。

既然資金、技術都不再有優勢,不妨先回歸生活的煙火。

香港依然是個有魅力的都市,飲食男女、煙火霓虹,總會有好的故事可以看。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來評論區說說原因吧~

亦舒作品的改編運:一言難盡

鄭秀文終拿影后:港女精神和長期主義的偉大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