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即位刚刚十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暴病身亡。六月三日,太子朱瞻基赶回京城主持丧礼,并于六月二十七日正是继位登基,是为明宣宗。

蹊跷的是,明史关于朱高炽死亡的原因讳莫如深,只是寥寥数语说,仁宗二十八日感觉身体有点不适(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还是传旨让太子回京,第二天,病情突然恶化,竟然驾崩了。于是关于朱高炽的死亡原因成了明宫一大疑案,也成为后世争论的焦点。大体上来说,对朱高煦的暴亡原因有如下几个可能:

朱高炽

一、体弱多病,自然死亡朱高煦自幼肥胖,体质弱,一条腿残疾,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严重怀疑有“三高”。但这个说法似乎不能成立,如果是正常病亡,史书肯定会做出详细记录,那两天的脉象、体征、进膳、睡眠、用药,这些怎么可能没有记录?

二、纵欲过度导致历史上对皇帝的诟病通常都有着一条,谁让皇帝都是美女簇拥呢,但证据呢?

三、后妃争宠,无意中被毒杀说郭贵妃想毒死皇后,在酒里下药,无意中被朱高炽喝了。这说法最不可信,皇帝被毒杀,怎么可能风平浪静,郭贵妃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啊?

接见外藩使臣

这三种说法好像都不具备说服力,接着第四个说法被爆出来,这个说法,太......吓人:明仁宗朱高煦是被他亲儿子明宣宗朱瞻基谋杀的!这种猜测正常情况下会被乱砖拍死,朱瞻基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好皇帝,治国有方,勤于政事,仁孝友爱。他自幼就被皇祖朱棣看重,被朝野内外寄予厚望。这样一位好皇帝怎么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动机何在?

先看后人为什么会质疑朱瞻基。四月十四日,朱瞻基领圣旨前往南京祭陵,并留守在南京等待迁都。五月二十八日皇帝生病并催促太子回京,二十九日皇帝驾崩,六月三日,朱瞻基出现在京城。从北京发出信息到回到京城,四天的时间,两千多公里路程,以马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太邪乎了吧。这是疑点之一,疑点之二是,朱瞻基离开南京之前,南京就有“皇帝上宾”的流言。除非有事实证明明朝就有了电话,否则这事太诡异了,更诡异的是,直到太子回京前,明仁宗驾崩的消息一直是封锁的!朱瞻基能这么快得到消息,并能做到迅速回到京城,恐怕只有一个可能:他早就知道皇帝会在哪一天驾崩!

别忙着拍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事。一直虎视眈眈等着机会造反的汉王朱高煦,他靠宫中的密探,第一时间得知仁宗驾崩的消息,于是他准备在朱瞻基返程的路上截杀他。奇怪的是,在山东的朱高煦竟然没能等到朱瞻基,他的速度竟然比朱瞻基还要慢,于是“当年明月”先生以此论断,朱瞻基肯定是提前“预知”了朱高炽的死期。

实事求是的讲,现在探究朱高炽的死因,是永远无法得出真相了。史书的记载很多并不可靠,后世的传言真假难辨,早已揉成一团乱麻了。不过,笔者认为朱瞻基确实有谋杀生父的动机。并非有人所说,朱瞻基因为受到过威胁,不想在等待中出现意外。但我看到的是,朱瞻基弑父是因为迁都之事。

明孝陵

众所周知,朱高炽跟他父亲朱棣在某些政治主张上是不一致,尤其是在都城选择上,朱棣看中北京,所以即位之初就把京城由南京迁到北京。朱高煦不喜欢北京,他更喜欢南京,他也不喜欢成天跟“残元”在沙漠里打斗,所以他决定把京城迁回南京,把北方物资也运回南京,朱瞻基去南京留守,就是为迁都做准备的。

史上记载,朱瞻基对迁都一事并不反对,但后来朱瞻基的举动明确表明:他完全支持祖父朱棣,反对父亲朱高炽!

迁都,那可是一件国之重事,甚至关乎国家兴衰!从这个角度讲,朱高炽的举动草率了,或者决策错误。本来朱瞻基可以正大光明地表示反对,可偏偏他没反对,而他内心是强烈反对的。想想看,此时朱瞻基的内心是什么?他想反对,但面对父亲的“圣断”,他不敢反对,即使反对也改变不了这个局面,甚至只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那么该如何阻止这个愚蠢的行为?自己提前继位也许就是唯一的拯救国家的办法!

朱瞻基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细说了,所谓二十八日皇帝身体不适,下旨诏太子回京,这样的话恐怕都是欲盖弥彰的补救说法。朱瞻基到了南京只做了一件事:告诉他的心腹们,迁都的事不会发生,至于为什么不用说,还用说吗?这就是南京流言的始发端。然后按既定日期提前返程,顺利避开汉王朱高煦的截杀。

为了个人利益,朱瞻基可以等,但是他不可能等到朱高炽把京城迁回南京后,自己再次迁都北京,国家经不起这个折腾,所以为了国家利益,他完全可能采取弑君行动!毕竟,皇家父子,首先是国,而后才是家,从朱瞻基后来把朱高煦闷在大铜缸活活烤死的举动看,他不缺少狠辣的手段,一切服务于目的。朱高炽的几种死亡真相,您更相信哪一种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