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青海的地区,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青海的省会没有位于青海的地理中心——格尔木,而是位于青海边缘的西宁。我们再看清朝时期的清朝地图,会更吃惊,因为那时候西宁归属于甘肃管辖,但青海办事大臣却驻扎在西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在古代,青海是进入西藏的跳板,想要经营西藏,就必须先经营青海。西藏的吐蕃民族想侵犯中原,也必须占据青海。由此可见,青海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青海海拔高、地形复杂,中原军队只能“高山仰止”,难以深入青海内部。

不过青海高原却有一个谷地,名为“河湟谷地”,是黄河支流——湟水冲刷而出的谷地。这里的海拔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水资源丰富,是整个青藏高原最适合农耕的地方。古代中原王朝虽然难以征服青海,但征服河湟谷地却是比较容易的。

长期以来,生活在河湟谷地的居民都是羌族,他们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汉朝前期,匈奴和西羌往往联合进攻汉朝。汉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西走廊后,羌人往往从高原对这里的交通线路虎视眈眈,汉朝想要河西走廊安宁,就必然会对西羌动武。

前111年,汉武帝派遣李息、徐自率10万大军出征西羌,经六年的作战,西汉终于占据了河湟谷地。之后,汉朝在河湟修建防御工事,设邮传、置护羌校尉,进行移民屯田。这是河湟谷地首次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版图。当时西宁就是西汉驿道上的一个亭,为“西平亭”。王莽时期,又深入到青海湖一带,设置了西海郡。

但汉代对西羌的经营总体上算是失败的。汉代为了夺取河湟谷地,和羌人战争不断。到东汉时期,就将大量的羌人东迁,让羌人对付北方的匈奴、鲜卑。没想到羌人不仅没有消耗鲜卑,反而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叛乱,导致东汉国力被消耗殆尽,最终走向灭亡。

但我们也得承认汉代对河湟谷地的开拓之功。在东汉末年,朝廷在西宁设置了西平郡,隶属于凉州管辖。此后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隋、唐等政权都曾在西宁设置西平郡。北宋时期,在此设置了西宁州,意思是“西部安宁”,从此这里就叫做西宁了。

此后,西宁先后被金国、西夏、元朝、明朝、清朝占据,都隶属于甘肃。清朝康熙年间,清军曾经过青海击败准噶尔军队,实现了对青藏高原的的实际控制。康熙去世后,青海和硕特部的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想重新占据青藏高原,驱逐清军。雍正帝刚刚即位,就派遣年羹尧西征。在清军的猛烈进攻下,罗卜藏丹津战败,逃亡到了准噶尔汗国。

此战后,清朝加强了对青海的控制,将这里的蒙古编为29旗,由中央直辖。各旗划定游牧界限,不能越界。青海彻底纳入版图后,西宁的作用愈加重要,于是雍正帝在1724年改西宁卫为西宁府,西宁府成为了边疆重镇。第二年,雍正帝又在西宁府设置青海办事大臣,总统青海的蒙古各旗,以及玉树四十部(藏族)。乾隆年间,又将更多地区划给了青海办事大臣管辖。

从史料来看,青海办事大臣的权力较大,可以主持蒙古各旗的会盟、祭祀青海湖神,掌管赋税、军队驻防、筹办粮饷、刑名按劾,以及青海入藏商道、驿站、茶粮互市等事宜。青海办事大臣的设置,实现了中原王朝对青海的直接管辖,结束了青海自元朝以来“但知有蒙古,不知有厅、卫、营、伍诸官”的状态。

如此,历史上奇怪的一幕出现了,青海的最高机构设置在西宁,但是西宁却属于甘肃。当然,甘肃总督、巡抚却不能管辖办事大臣,因为办事大臣就是钦差大臣,归皇帝直接统辖,他们只是将办公地点放在了甘肃罢了。乾隆年间,灭准噶尔后,青海无事,曾两次撤青海办事大臣,让陕甘总督兼管青海事务,不过时间很短。

辛亥革命后,青海的情况延续清朝的建制。1912年,甘肃军阀马麒被任命为西宁镇总兵,他上任后重用黎丹,实行“定海拓边”的政策。第二年,他按照传统召集青海各旗进行会盟,并宣布了中华民国“五族共和”的政策。袁世凯十分嘉善,委任马麟为“蒙番宣慰使”。之后,马麟请求将青海设为省或者边区,但北洋军阀忙于内战,此事就搁置了下来。

1931年的青海地图

马麟在青海执政多年,推动了青海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得青海的建省的形势逐渐成熟。到1929年,国民政府考虑到青海、宁夏距离兰州较远,因而同意分别建省,于是青海省在当年成立,而西宁自然也成为了青海的省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