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青海的地區,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青海的省會沒有位於青海的地理中心——格爾木,而是位於青海邊緣的西寧。我們再看清朝時期的清朝地圖,會更喫驚,因爲那時候西寧歸屬於甘肅管轄,但青海辦事大臣卻駐紮在西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青海位於青藏高原的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在古代,青海是進入西藏的跳板,想要經營西藏,就必須先經營青海。西藏的吐蕃民族想侵犯中原,也必須佔據青海。由此可見,青海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青海海拔高、地形複雜,中原軍隊只能“高山仰止”,難以深入青海內部。

不過青海高原卻有一個谷地,名爲“河湟谷地”,是黃河支流——湟水沖刷而出的谷地。這裏的海拔相對較低,熱量較爲充足,水資源豐富,是整個青藏高原最適合農耕的地方。古代中原王朝雖然難以征服青海,但征服河湟谷地卻是比較容易的。

長期以來,生活在河湟谷地的居民都是羌族,他們過着半農半牧的生活。漢朝前期,匈奴和西羌往往聯合進攻漢朝。漢朝從匈奴手中奪取了河西走廊後,羌人往往從高原對這裏的交通線路虎視眈眈,漢朝想要河西走廊安寧,就必然會對西羌動武。

前111年,漢武帝派遣李息、徐自率10萬大軍出征西羌,經六年的作戰,西漢終於佔據了河湟谷地。之後,漢朝在河湟修建防禦工事,設郵傳、置護羌校尉,進行移民屯田。這是河湟谷地首次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版圖。當時西寧就是西漢驛道上的一個亭,爲“西平亭”。王莽時期,又深入到青海湖一帶,設置了西海郡。

但漢代對西羌的經營總體上算是失敗的。漢代爲了奪取河湟谷地,和羌人戰爭不斷。到東漢時期,就將大量的羌人東遷,讓羌人對付北方的匈奴、鮮卑。沒想到羌人不僅沒有消耗鮮卑,反而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叛亂,導致東漢國力被消耗殆盡,最終走向滅亡。

但我們也得承認漢代對河湟谷地的開拓之功。在東漢末年,朝廷在西寧設置了西平郡,隸屬於涼州管轄。此後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隋、唐等政權都曾在西寧設置西平郡。北宋時期,在此設置了西寧州,意思是“西部安寧”,從此這裏就叫做西寧了。

此後,西寧先後被金國、西夏、元朝、明朝、清朝佔據,都隸屬於甘肅。清朝康熙年間,清軍曾經過青海擊敗準噶爾軍隊,實現了對青藏高原的的實際控制。康熙去世後,青海和碩特部的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想重新佔據青藏高原,驅逐清軍。雍正帝剛剛即位,就派遣年羹堯西征。在清軍的猛烈進攻下,羅卜藏丹津戰敗,逃亡到了準噶爾汗國。

此戰後,清朝加強了對青海的控制,將這裏的蒙古編爲29旗,由中央直轄。各旗劃定遊牧界限,不能越界。青海徹底納入版圖後,西寧的作用愈加重要,於是雍正帝在1724年改西寧衛爲西寧府,西寧府成爲了邊疆重鎮。第二年,雍正帝又在西寧府設置青海辦事大臣,總統青海的蒙古各旗,以及玉樹四十部(藏族)。乾隆年間,又將更多地區劃給了青海辦事大臣管轄。

從史料來看,青海辦事大臣的權力較大,可以主持蒙古各旗的會盟、祭祀青海湖神,掌管賦稅、軍隊駐防、籌辦糧餉、刑名按劾,以及青海入藏商道、驛站、茶糧互市等事宜。青海辦事大臣的設置,實現了中原王朝對青海的直接管轄,結束了青海自元朝以來“但知有蒙古,不知有廳、衛、營、伍諸官”的狀態。

如此,歷史上奇怪的一幕出現了,青海的最高機構設置在西寧,但是西寧卻屬於甘肅。當然,甘肅總督、巡撫卻不能管轄辦事大臣,因爲辦事大臣就是欽差大臣,歸皇帝直接統轄,他們只是將辦公地點放在了甘肅罷了。乾隆年間,滅準噶爾後,青海無事,曾兩次撤青海辦事大臣,讓陝甘總督兼管青海事務,不過時間很短。

辛亥革命後,青海的情況延續清朝的建制。1912年,甘肅軍閥馬麒被任命爲西寧鎮總兵,他上任後重用黎丹,實行“定海拓邊”的政策。第二年,他按照傳統召集青海各旗進行會盟,並宣佈了中華民國“五族共和”的政策。袁世凱十分嘉善,委任馬麟爲“蒙番宣慰使”。之後,馬麟請求將青海設爲省或者邊區,但北洋軍閥忙於內戰,此事就擱置了下來。

1931年的青海地圖

馬麟在青海執政多年,推動了青海的社會經濟發展,使得青海的建省的形勢逐漸成熟。到1929年,國民政府考慮到青海、寧夏距離蘭州較遠,因而同意分別建省,於是青海省在當年成立,而西寧自然也成爲了青海的省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