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1368年朱元璋建立開始,到明孝宗朱佑樘1487年繼位之前,期經明太祖、明惠宗、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明憲宗8帝延續120年。明朝前期經過幾代皇帝的勵精圖治,國力強盛,四海臣服。但自明英宗開始顯現頹廢之勢,明憲宗執政下的明朝國力進一步衰弱。明孝宗繼位之後推行了一系列改良措施,使頹廢已久的大明朝重新煥發出生機,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爲“弘治中興”。

明孝宗朱佑樘

一、明孝宗繼位時面臨的嚴峻形勢

明孝宗從父親明憲宗手中接過的大明朝是一個爛攤子,朝政腐敗成風,社會矛盾激化,內憂外患,形勢嚴峻,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朝政腐敗,奸佞當道。明憲宗是歷史上有名的懶皇帝,不關心朝廷政務,很少召見大臣商討國家大事。明憲宗寵信宦官,大臣有事稟奏需經宦官,由宦官報告給皇帝,這使得宦官有了參與朝政的機會,宦官們利用這一便利結黨營私,謀取私利,根本不顧及把國家大事。

太監汪直依靠皇帝的信任設立西廠,通過西廠屢興大獄,抓捕與自己不同政見的官員,對行刑逼供,肆意嚴刑拷打,朝堂之上烏煙瘴氣。

“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網太密。”《明史》

太監梁芳嚮明憲宗最寵愛的妃子萬貴妃進獻數不盡的金銀珠寶,博取了萬貴妃的歡心受到重用。自此很多奸佞小人賄賂梁芳,與其沆瀣一氣,朝中忠義之士不滿梁芳的行爲彈劾他,卻遭到打擊報復,明憲宗卻不聞不問,吏治趨於敗壞,貪污腐敗成風。

大太監汪直

土地兼併盛行,階級矛盾激化。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於貧苦之家,深知土地對於老百姓的重要性,因此朱元璋下令官員推動耕地面積的擴大,對墾荒的人員予以獎勵,並嚴厲打擊土地兼併,大量的荒地在明朝前期被開墾爲耕地,糧食供應較爲充足,百姓安居樂業。到了憲宗時期,王公大臣名下土地愈來愈多,官僚階級佔用土地情況已經蔚然成風,百姓手中土地不斷減少,面臨無地可種的局面,越來越多的人成爲佃戶,這激化了階級矛盾,動搖了明朝統治的基礎。

“畿內皇莊有五,共地萬二千八百餘頃;勳戚、中官莊田三百三十有二,共地三萬三千餘頃。”

百姓稅負繁重,農民起義不斷。前面提到朝廷政治腐敗,貪污揮霍盛行,而上層社會財富來自於底層老百姓的稅負,官僚階級貪污揮霍程度越高,老百姓稅負越高。爲維持上層社會荒淫無度的生活,只能提高百姓的稅負。老百姓所能耕種的土地在減少,收入來源有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遇到災荒的情況,人們甚至只能賣自己的孩子。當百姓再也無法承受黑暗無情的統治時就會置生死於不顧發動起義,只爲謀一絲生存的機會。僅明英宗到明憲宗期間就爆發了多場農民企業,先後有鄧茂七起義、黃蕭養起義、荊襄百姓起義,明朝面臨嚴重的統治危機。

鄧茂七起義

韃靼族虎視眈眈,北部邊境岌岌可危。明英宗曾率數十萬明朝精銳出征侵犯邊境的瓦剌大軍,結果遭受土木堡之變,明朝精銳在這場戰役中喪失殆盡,本被朱元璋和朱棣趕到漠北的蒙古部落再次捲土重來,威脅到了北方邊境的防護。1470年、1472年、1473年蒙古勢力先後犯邊,擄奪人口和牛羊,而且犯邊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北部邊境再無寧日。

自古胡人得中國之利未有盛於此舉者,胡人亦自謂出於望外,況乘輿爲其所獲,其偶然哉?”《天順日錄》

二、明孝宗即位後爲鞏固統治所採取改革措施

明孝宗登基後清楚認識到當前的危機局面,他不能再像父親那樣任由局勢的發展,否則明朝江山有可能終結於他手中,他需要立即採取措施改善局面,政治、經濟、軍事等多管齊下,鞏固自己的統治。

1.懲治奸佞,選用賢能。歸根結底,國家要想治理好關鍵是依靠人,只要任用有才能的人,中興就有希望。當前綱紀敗壞,朝廷腐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前朝寵信的佞臣太監當道,無惡不作,殘害忠良。於是明孝宗首先將昏庸無能、碌碌無爲、只會阿諛奉承的萬安等人從內閣中踢出,將作惡多端的大太監梁芳、李孜省逮捕入獄,讓朝廷上下大快人心,鼓舞了官員勤於政務、爲民做事的信心。除此之外,明孝宗還懲治了其他許多奸佞小人,直接刷新了朝唐上的污濁之氣。

“先朝姚佞之臣,放斥殆盡。”

賢臣劉大夏

一方面懲治佞臣,另一方面選用賢人。繼位兩個月後明孝宗就大膽啓用被前朝棄之不用的直臣王恕,任命爲吏部尚書。王恕果然不負皇帝所託,舉薦了劉大夏、馬文升、劉健等,他們對弘治中興做了重大貢獻,尤其是兵部尚書劉大夏,辦事能力非常強,一生爲官清正廉潔,爲孝宗提出了利國利民的諸多措施。一大批能臣志士進入朝堂輔佐明孝宗,爲改革措施的推行和實施提供了組織保障。

2.降低百姓賦稅,減輕百姓生活負擔。面對百姓的困苦生活,孝宗實施休養生息政策,減少甚至免除苛捐雜稅,保護百姓基本的生活,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緩解了階級矛盾。據統計,在明孝宗執政期間,有1年減免稅負700萬石以下,有5年減免稅負在700萬石-800萬石之間,有10年減免稅負在800萬石-900萬石之間,有2年減免稅負在900萬石以上。在減輕百姓稅負方面,明朝歷代皇帝中明孝宗是做的最好的。

孝宗自己也非常節儉,他減少了各地每年進獻的物品,嚴格控制皇宮內部人員的開支,停止新的宮廷建築的建設,爲大臣作出了表率和榜樣,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如果有大臣貪贓枉法,孝宗會嚴懲不貸,因此很少有官員再幹貪污受賄。

百姓耕種場景

3.重視農業發展,大力興修水利。農業是國家的基礎,重視農業是對百姓生活的關心和保障。孝宗任用劉大夏治理黃河,疏通黃河通道,劉大夏親自來到黃河岸邊進行實地考察,仔細研究地形、水勢、土壤等,請教水利專業人士的意見後,對黃河進行了有效的治理。經過此次治理後,黃河從開封向東流去後,途徑徐州,改由淮河河道流入黃海,解決了困擾百姓生活許久的黃河水患問題,保證了百姓的農業生產,對穩定社會,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有着積極意義。

劉大夏治理黃河

4.加強邊防力量,積極遏制邊患。孝宗重新修繕了長城,鞏固了抵禦韃靼族的第一道防線;任命能打仗的王越駐守邊關,對蒙古部落的入侵給予強有力的打擊。孝宗頒佈募兵法招募新兵加入軍隊,加強守備邊防的力量;每日訓練士兵提高軍隊戰鬥力,隨時爲戰爭做準備;提高士兵的軍餉,增加對軍隊的獎勵,從而吸引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加入到軍隊;提高北部邊防九個重鎮的軍事力量,強化之間的聯繫與支援,建立一條牢固的防禦體系。在明孝宗重視和積極整治下,明朝逐步恢復了對北部邊疆地區的牢固控制,土木堡之變給明朝帶來的恥辱沒有再次發生。

明孝宗加強邊防軍事力量

三、對明孝宗與“弘治中興”的評價

明孝宗所採取的改革措施成效顯著,一方面緩和了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明朝統治能力加強,另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歷史將這一時期稱之爲“弘治中興”。

明孝宗是一位英名睿智的皇帝,他能夠重視吏治,懲治奸佞,在整個官場形成了清正廉潔的風氣,又能體察民情,瞭解民間疾苦,採取多項措施解決百姓面臨的困難,可見他是一位識大局、知人善任、能夠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好皇帝。

“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明史》

明孝宗所開創的“弘治中興”,恢復了百姓正常的農業生產,解決了黃河水患問題,加強了北部邊防,遏制了韃靼族的入侵,避免了百姓捲入戰爭,對社會有着積極意義。在明孝宗時期,生產力得以提升,許久不見的繁榮經濟再次出現,百姓安居樂業,紛紛稱讚明孝宗的仁政。

明孝宗和皇后

但是不可否認,“弘治中興”是明孝宗及衆賢臣一手開創的,其中明孝宗起主導作用。在肯定“弘治中興”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明孝宗是一位封建皇帝,他改革的出發點仍是爲了維護明王朝的封建統治,弘治中興的改革措施都是封建制度內部的自我完善,無法對封建制度進行根本性改革。而且,明孝宗沒有解決掉土地兼併問題,土地兼併問題在弘治時期依然比較突出。

明孝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的改革措施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自然深受儒家思想的束縛。明孝宗身邊重用的大臣如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史戴珊等都在60-70歲之間,這些大臣對弘治中興的形成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改革者”所發揮的作用持續性有限,受制於年齡因素,他們在弘治時期有的已經去世,有的已經退休,因後繼無人,無法持續推動弘治改革措施的實施,導致孝宗去世後改革隨即夭折,不免有些遺憾。

近七十歲高齡的劉大夏

結語

明朝中後期政治灰暗,大部分皇帝昏庸無能,明王朝逐步沒落。而在明孝宗主導下所開創的“弘治中興”的確是黑暗中一股清流,在整個明朝歷史中都熠熠生輝。明孝宗作爲明朝統治的捍衛者,改弊政,勤政務,社會展現出繁榮景象,延緩了明王朝的頹廢,他在很好地完成自己使命的同時,也爲百姓贏得了一個安居樂業的穩定時期,這在所有憑藉“即位”獲得帝位的君主中是非常難得的,依靠自己的努力,明孝宗同漢文帝、宋仁宗一樣獲得了史學家的認可和肯定,也使“弘治中興”流芳百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