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0点,杭州市区某“深夜食堂”中坐满了“撸串”、吃麻辣烫的年轻人

《2023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显示,几乎所有癌症的年龄别发病率在0-34岁年龄段时处于较低水平,35岁后快速上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佐证,不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癌症的高发人群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发病和诊断年龄确实出现了一定的前移,临床上也有大量的年轻患癌病例。

20岁大学生患肠癌 家族遗传或是首因

前几天,浙大二院肿瘤内科陈佳琦副主任医师接诊了20岁的患者小杨,直肠癌术后做巩固性辅助化疗。

三个月前,小杨因为大便习惯改变,断断续续腹痛两年才就诊,不幸被查出直肠癌。其实高中时,小杨就有疾病征兆,当时因为学习压力大,疼痛也不剧烈,家人以为是肠炎或者紧张焦虑导致,一直没有重视。肠镜检查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并伴有转移灶,小杨需要在手术后接受化疗。

在诊间,小杨的妈妈不能停止自责和抱怨,认为是孩子没有被照顾好,自身也不够节制,才导致了这样的病况。

陈佳琦表示,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摄入量的增加,运动量减少等“现代生活方式”,是肠癌这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快速递增的主要因素,也出现了肠癌年轻化的趋势。但大量医学研究表明,20%-30% 肠癌患者有家族史。果然,小杨的直系亲属中就有不止一人被查出患有肠息肉。

除了肠癌,在消化道肿瘤中容易找上年轻人的还有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青年女性。在陈佳琦的职业生涯中,曾遇到过一个病房四名女性,都是二十几岁的该病患者。

“癌症的发生有选择性偏倚,有性别和年龄的区别,比如胃印戒细胞癌偏爱女性,骨与软组织肿瘤偏重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他表示,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癌,提早做防癌筛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都不会错。

早期肺癌偏爱年轻女性

有些可疑结节可暂不手术

《年报》显示,肺癌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霸占男性、女性癌谱榜,成为当之无愧的“头号杀手”。

浙江省肿瘤医院肺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曾剑主任医师介绍,近些年来,随着常规体检中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癌被发现,相当一部分是早期肺癌。在临床中,他经常会碰到二十几岁的肺癌患者,多数是年轻的女性。

上周四,一名24岁的患者和母亲带着肺CT来到医院,希望能够尽快入院手术。曾剑检查后发现,她的右肺上叶有一个磨玻璃结节,大小1cm左右,很难判断性质。不过,初步诊断为早期腺癌,考虑到患者未婚未育,以及年龄尚轻,建议她密切随访观察。

可患者和家属十分焦虑,不能理解为何一名胸外科医生会建议观察,而不是立即手术。曾剑解释,无论手术大小,在今后都会被打上“肺癌患者”的标签,根据目前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很多直径小于1cm的肺结节,可以选择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观察其生长情况,再判断是否需要下一步治疗。

不过曾剑也坦言,这个指征也不适用于所有的肺结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乳腺癌发病率年轻化

治疗也越来越精准有效

乳腺癌被称为“红颜杀手”,长期以来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的前三位。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俞洋主任表示,从临床来看,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正逐年前移。据中国癌症中心报告,2020年中国新发乳腺癌42万例,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整体而言较美国年轻约10岁。但女性朋友们对此无需过于恐慌。

2020年乳腺癌是全球第一大肿瘤,到2022年退居为第二大肿瘤了,全球的发病人数有所下降,而且死亡率也持续走低。这得益于乳腺癌的治疗越来越精准,方法越来越多样,预后也更好。尤其随着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的日益完善,让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得以重获新生。

两年前,俞洋为一名35岁的单亲妈妈林女士(化名)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由于肿瘤太大,位置不好,不适合保乳手术,只能做单侧乳房切除,术后做了乳房重建。

术后第二年,林女士遇到了现在的爱人,夫妻恩爱,生活美满。结婚时,她还给俞洋发了喜帖,表示自己乳房重建后没有失去女性魅力,面对人生也更加从容坚定。

俞洋认为,乳腺癌作为一种可防可治的肿瘤,早期五年生存率可达90%,是晚期乳腺癌的4.5倍。高质量的乳腺癌早期筛查对提升乳腺癌的防治水平至关重要。一般建议,女性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新药的出现,即便是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越来越长。不过,他还是建议女性加强早筛早诊早治,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和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