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六年,蘇軾在家中招待沈括。酒過三巡,蘇軾把自己的作品一股腦攤開,任由沈括摘錄。豈料沈括拿着詩稿狀告蘇軾誹謗朝政,蘇軾因此被投入監獄,差點喪命,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北宋中期,由“王安石變法”引發黨爭,蘇軾因爲上書批評新政的弊端而遭到打壓,於是他自請外放,被宋神宗任命爲杭州通判,離開了京城。

兩年後,沈括以巡察使的身份到達杭州。這位沈括就是《夢溪筆談》的作者,十年前,沈括與蘇軾同在崇文院任職,二人雖然政見不同,但私交還說得過去。所以得知沈括來到杭州,蘇軾熱情地邀請他到家中做客。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文人相交少不得談文論詩。蘇軾這個曠世奇才,天下人都以率先讀到他的新作爲榮,沈括自然也不免俗套。蘇軾給足了老友面子,絲毫沒注意到沈括摘抄的內容,全然不在“金句”,而是專挑敏感字眼。

回到京城後,沈括一紙訴狀遞到了皇帝面前,他指責蘇軾“愚弄朝廷”、“無君臣之義”。無風三尺浪的御史臺官員們聞風而動,紛紛跳出來彈劾蘇軾。

原本蘇軾頭上就有“黑歷史”,經此一挑撥宋神宗大怒,下令拘捕蘇軾。御史臺不顧太祖不殺大臣的祖訓,堅決要求處死蘇軾。悲憤的蘇軾寫下了“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的絕命詩。

好在蘇軾不孤立,包括太皇太后曹氏、章惇等人,都加入了營救的行列,連王安石都出面力挺蘇軾。最終宋神宗下旨,貶蘇軾爲黃州團練副使,王詵、王鞏、蘇轍等二十多人或撤職,或貶抑。

蘇軾在黃州生活了五年,期間他驚悸的心逐漸平復,找到了生命中那份難得的淡泊與從容。蘇軾還開墾了一片坡地,並以“東坡居士”自稱。當然,心底的那份豪情又不時湧動,於是他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等多首詩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一首記錄出遊的場景,遊興正酣時大雨不期而至,同行狼狽,蘇軾卻聽着雨打樹葉聲,一邊吟嘯一邊在雨中緩行。雖然只有一根竹杖,一雙草鞋,他卻走出了馬上飄飛的感覺:去你M的風雨,老子就這麼任性逍遙!

後來,他在黃州偶遇受到他牽連被髮配嶺南的王鞏,二人他鄉遇故知,自是欣喜若狂。讓蘇軾意外的是,王鞏在嶺南受苦幾年,居然容光煥發。王鞏哈哈大笑,一指身邊的宇文姑娘說“都是她的功勞”。

蘇軾小試宇文姑娘的才學,居然發現她竟是個才德具備的美嬌娘,王鞏五年的顛沛流離,喫盡了苦頭,她不離不棄,還時時充當王鞏的“精神導師”。蘇軾大爲感慨,一揮而就又是一首《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轉眼五年,蘇軾終於東山再起,他在常州與家人團聚了。常州風景宜人,又遠離京城漩渦,他準備把這裏當作自己的養老之地。這一年的初夏,蘇軾創作了一首《阮郎歸·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這首詞有點怪,很明顯這是一首“閨情”詩,可裏面卻沒有絲毫這類詩詞的哀怨之氣。更讓人意外的是,它居然出現在了07年高考試題中,三道小題,合計8分。

估計不瞭解蘇軾生平,以及這首詞創作背景的學生會有點懵:豪放派詞人怎麼會寫閨情?閨情哪有這種風格的?

兩個疑問在腦子裏不停盤旋,時間耗了不少,還沒答到“點上”。可如果你讀了《枕上詩書》就容易多了:蘇軾剛離開黃州,常州的風景、人情,以及仕途的重新順暢,讓他生機勃發。但歷經滄桑的蘇軾,又不會爲此狂顛,所以他是那種清新淡雅中的生機。

蘇軾以夏日閨閣少女的情懷落筆,窗外是綠槐高柳,窗內是薰香琴瑟,窗下是水煙嫋嫋。寧靜中棋子落盤的聲音驚醒少女,微雨後的荷池旁石榴鮮豔,她輕輕撥弄池面,水面如瓊珠時碎時圓……

讀懂了這個意境,那8分就是出題老師給考生的大紅包!

更神奇的是,2014年的高考中再次出現了《阮郎歸》,內容變成了秦觀創作的一首“閨怨”詞,分值提高到了11分。

隨着語文在高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古詩詞的分值也越來越高,這個趨勢家長們應該引起足夠重視。考生對古詩詞的大量閱讀,不光是試題上的那十來分,更重要的是收穫厚重的文化底蘊,以及對作文、古文閱讀無形幫助。

難怪《中國詩詞大會》上16歲少女武亦姝,能以623分被清華錄取。

《枕上詩書》就取材於《詩詞大會》,它結合詩人的生平解析每一首詩詞,筆調生動優美,閱讀代入感非常強,非常適合青少年當作古詩詞知識積累的課外閱讀材料。

另外,《枕上詩書》又對常見的詞牌名和仄韻詳解,並以名篇爲例分析,再結合作者的經歷剖析,讓人一下子讀懂了詩詞創作的要領。

所以,《枕上詩書》讀起來精彩,讀後收穫大,甚至有一種讓人立刻去創作的衝動。《枕上詩書》自上市以來,長期佔領各大媒體的排行榜前列,值得每一個有情懷的中國人擁有,尤其是青少年,早讀早受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