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16日電(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4月16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佈會宣佈,2023年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個百分點。

4月16日下午,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佈會在北京舉行。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本次調查工作由中國科協與國家統計局合作開展,調查覆蓋全國(不含港、澳、臺)、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33個地市級行政單位和86個直轄市所轄區縣,調查對象爲18-69週歲公民(不含現役軍人),採用線下入戶面訪(計算機輔助面訪系統)與線上手機短信推送(計算機輔助網絡訪問系統)相結合的調查方式。本次調查設計線上線下樣本達30萬份,共計回收有效樣本28.9萬份。

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主要結果顯示: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示意圖。中國科協/供圖

——總體發展情況。2023年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4.14%,比上年提高1.21個百分點,相比“十三五”後期(2018―2020年)年均1.05個百分點的增幅,“十四五”前段(2021―2022年)年均1.19個百分點的增幅,呈現提速增長趨勢。

——城鄉發展情況。2023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達到17.25%和9.16%,較2022年分別提升1.31和1.2個百分點,增速分別爲8.22%和15.08%,農村居民科學素質增速高於城鎮。城鄉居民科學素質發展不平衡情況進一步緩解。

——地區發展情況。2023年,東、中、西部地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達到16.39%、13.12%和11.51%,較2022年分別提高1.08、1.15和1.24個百分點,東、中、西部地區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差距首次縮小。

——性別發展情況。2023年,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達到15.66%和12.53%,比2022年分別提高0.89和1.55個百分點,性別差距縮小0.66個百分點。女性科學素質持續快速提升,性別差距進一步縮小。

——年齡發展情況。2023年18-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和60-69歲年齡段人羣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達到25.72%、19%、13.23%、8.52%和4.45%,青年人羣(18-29歲、30-39歲)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已達到和接近20%的較高水平,中老年人羣(40-49歲、50-59歲)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和接近10%的水平,老年人羣(60-69歲)仍在5%以下的較低水平。

——不同文化程度發展情況。2023年大學本科及以上人羣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43.99%,大學專科受教育程度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爲25.17%,高中、初中和小學及以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依次分別爲17.68%、7.80%和2.91%。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隨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陡升式階梯分佈。

——公民獲取科技信息渠道情況。電視和互聯網仍是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兩大主要渠道,選擇比例依次爲85.5%和79.2%,但互聯網“首選”比例從2022年56.2%上升至58.3%,同比電視的“首選”比例從31%降至26.8%,兩者差距進一步擴大,互聯網作爲公民獲取科技信息首要渠道的地位進一步加強。

——公民利用科普基礎設施情況。對於博物類(動物園、水族館等)、文化類(文化館、圖書館等)、科技類場館(科技館等)和科創類場所(實驗室、展覽室等)等四類科普基礎設施,公民參觀意願均較高。從參觀意願和效果來看,“科技館等科技類場館”是所有科普基礎設施中“首選”參觀比例最高,選擇比例爲44.8%,也是公民認爲參觀後“有收穫”比例最高,選擇比例爲82.1%。從參觀行爲來看,博物類和文化類場館公民參觀比例相對較高,過去一年中去過的比例分別爲65.1%和62.3%,科技類場館參觀比例也達到40.2%。

——公民對科技發展的態度情況。公民對“公衆對科技創新的理解和支持,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基礎”“現代科學技術將給我們的後代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儘管不能馬上產生效益,但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是必要的”等觀點的贊成比例分別爲89.2%、89.0%和87.4%,與2022年相比有小幅下降;對“持續不斷的技術應用最終會毀掉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政府應該通過舉辦聽證會等多種途徑,讓公衆更有效地參與科技決策”的贊成比例分別爲35.6%和89.7%,比2022年有小幅增長。同時,公民對科技創新保持高度關注和積極支持的態度,對新技術應用風險的擔憂和參與科技決策的意願則有所提高。

據瞭解,本次調查方案由國家統計局所屬統計科學研究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和中國科協所屬中國科普研究所聯合設計,調查執行由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負責,工作統籌、質量控制和數據處理等由中國科普研究所負責。(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