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藍鯨新聞關注到,近日,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四股東合計轉讓65%股權的項目於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對比核心信息,指向成立15年的鼎誠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鼎誠人壽”)。

2018年,因持續虧損與償付能力不達標,鼎誠人壽前身新光海航人壽被監管限制增設分支機構與開展新業務,後因五家新增股東入局並增資得以紓困。但自2019年復業的五年以來,鼎誠人壽仍未脫離虧損困境,淨資產已下滑至約3000萬元,兩度推進增資均無果。昔日紓困的新股東中四家選擇轉身,出清股權離場,顯露無奈底色。

某人壽公司65%股權遭掛牌,信息指向鼎誠人壽

根據掛牌公告,該人壽保險公司的股權轉讓項目由四家公司主體共同發起,合計出讓股權65%。儘管公告並未透露標的企業名稱,但從具體信息來看,已勾勒出大概面貌。

從描述概況來看,“標的企業是一家全國性人壽保險公司,擁有一支專業能力強的管理團隊,專注保險經營,聚焦保險保障。”財務狀況方面,公告提及“標的企業規模保費收入近三年連續增長,總資產近百億元。”“截至2023年末,標的企業已在北京、江蘇、廣東等多個保險重要省市設有分支機構。”“標的企業股權結構清晰,公司治理完善,內控合規穩健。”

其中一段關於標的企業的描述,將信息直接指向了合資壽險公司鼎誠人壽:公司堅持“以客戶爲中心”的理念,打造開放、專業、高效、貼心的生態服務平臺;通過有戰鬥力、可持續發展的銷售隊伍,提供差異化、定製化的品牌保險產品和醫養健康爲核心、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多元增值服務;以創新應用科技爲手段,賦能公司經營管理、深入融合業務發展、驅動公司實現數字化經營;以優秀的投資團隊形成有競爭力的投資管理能力。

這與鼎誠人壽官網概述,完全一致。進一步對比鼎誠人壽的股東股權來看,目前共6家股東,第一大股東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四家“深圳系”股東:深圳市爲順正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爲順正新”)、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香江金融”)、深圳市國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國投”)、深圳市樂安居商業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樂安居”)分別持股20%、20%、14%、11%,此外,上海冠浦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下稱“冠浦房地產”)持股10%。

其中,深圳四家股東合計持股65%,與掛牌出讓股權總數相符。

六家股東中,擬出清股權股東合計達四家,出清股權比例更是高達65%。業內人士向藍鯨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從市場角度來說,此等大比例股權出讓並不易尋到符合監管要求的接盤方。對於鼎誠人壽而言,也將引致股權結構、管理層人員配置、管理機制、戰略方向、業務執行等一系列變化,也必然經歷磨合期和調整期。

鼎誠人壽回應藍鯨新聞稱,“對於股權轉讓事項,暫無可供發佈的消息” ,同時透露,“公司目前正全力推動引戰增資,如果後續公司發生股權變更及增資事項,公司將嚴格按照監管規定要求和時限進行信息披露。”

昔日紓困股東今組團出走,兩度增資、股權轉讓均無下文

此次擬出走的四家股東,於鼎誠人壽而言,曾發揮重要作用。

2009年,臺灣新光人壽與海航集團合資設立新光海航人壽,當時的期許是,利用股東新光人壽的保險經驗與海航集團資源實現長遠發展。但成立後至2018年的十年間,新光海航人壽持續虧損,因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而被監管限制暫停增設分支機構、暫停開展新業務。

解困之措在2018年,新光海航人壽增資擴股,股東海航集團退出,新光人壽減持,新入香江金融、深圳國投、深圳樂安居、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後更名爲“爲順正新”)以及冠浦房地產5家股東。

2019年6月,“剝離”海航基因的新光海航更名爲鼎誠人壽,同時監管對其解除增設分支機構及開展新業務的監管措施,正式脫困。

不過,公司復業至今的5年間,鼎誠人壽的發展並非坦途。

首先是增資不順,2020年,彼時註冊資本12.5億元的鼎誠人壽提出,基於資金需求及持續運營的需要增資7.5億元。增資方案爲,新光人壽出資1.875億元,香江金融、柏霖資產分別出資2.5億元,深圳樂安居出資6250萬元。但該增資方案並未有下文。

一年後,鼎誠人壽又提出新方案:2021年7月,新光人壽擬將所持鼎誠人壽全部股權轉讓給紅豆集團,同月,鼎誠人壽公告,股東香江金融擬將20%股權全部出手給江蘇永鋼集團。

同時,鼎誠人壽提出增資擴股計劃,由柏霖資產和擬新入股東紅豆集團、江蘇永鋼集團以及深圳市物資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增資,根據此次增資方案,柏霖資產將持股32.8%,躍升爲鼎誠人壽第一大股東。公司註冊資本也將從12.5億元直接增至37.5億元。

但至今無論是股權轉讓,還是增資擴股,仍是無果。

復業五年虧損難止,2023年末淨資產僅約3000萬

業績端,復業之後,時任鼎誠人壽董事長兼CEO的萬峯稱,要認識當前行業發展的最新形勢,把握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同時提出一系列具體策略佈局,如在產品方面,提出要針對不同羣體策劃產品組合;要結合當前網絡銷售賣點制定營銷策略;要加大養老年金保險產品開發力度,針對不同羣體制定多樣化的專屬產品等內容。渠道方面,要鞏固發展個險渠道業務發展的良好局面,利用經代、銀代、網銷開始啓動的有力時機,大力發展業務等。

但對於重新“起步”的鼎誠人壽而言,在缺乏資金支持的背景下,最後交出一張喜憂摻半的成績單。

據藍鯨新聞統計,2019年至2023年,鼎誠人壽保費收入拾階而上,分別實現0.88億元、1.85億元、15.73億元、21.32億元和28.67億元。業務質量方面,公司13個月保費繼續率、25月保費繼續率在96%以上,2023年新業務價值較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

但利潤表現卻不盡人意,分別虧損1.1億元、1.62億元、2.65億元、2.55億元和1.66億元,5年合計虧損約9.58億元。

更爲值得關注的,是鼎誠人壽淨資產下滑,截至2023年末,其淨資產僅有3159.34萬元。償付能力方面,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95.77%、135%,據預測,下季度末分別下滑至85.6%、127.31%,更顯增資急迫性。

當前,鼎誠人壽明確了最新的發展路徑。今年1月更新的公司簡介中,公司“以科技創新爲手段,賦能公司經營管理,爲客戶提供差異化、定製化的品牌保險產品和以醫養健康爲核心、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多元增值服務。”同時透露,在機構設置方面,未來將繼續增設分支機構。但無論是科技、產品擴容、機構增設還是醫養佈局,均是“燒錢”板塊。

五年前爲鼎誠人壽紓困的股東,如今計劃集體出走,顯然難給予鼎誠人壽資金支持,對於公司發展,2024年工作部署會議中,董事長李建成提出,“公司還處在一個比較艱苦的爬坡時期。”

這次,鼎誠人壽又將如何脫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