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嘉偉 解強民 西安報道

陳濤是一個自由的人,但卻不得不面對一些現實的束縛。

2023年3月26日,陳濤發佈了一則求職視頻。四川大學哲學碩士、南方週末資深記者,以慣常的眼光去審視,上述每一個標籤都昭示着陳濤應該擁有成功的人生和富足的生活,然而當時的他,只是一個因爲搶不到單而“心灰意冷”的外賣員。

這樣的反差,給社交媒體提供了足夠多可供討論的話題,媒體從業者轉型、中年危機、35歲職場困境等等。

陳濤也因此走紅。

如今,他這段充滿戲劇性的故事似乎迎來了結局。今年3月,陳濤應聘成爲西安一所民辦高校的新聞學教師。他說自己會竭盡全力去成爲一個好的老師,但他卻認爲這並非一個能做到退休的工作。正如開頭所說的那樣,陳濤是一個自由的人。


陳濤接受海報新聞記者採訪

送外賣成爲觀察社會的契機

陳濤說,當老師是自己此前其人生道路的可選項之一,兜兜轉轉又繞了回來。“我有很多同學畢業就去當老師了,現在大多數都是副教授了,我呢,現在連講師都不是。”

不過,陳濤並不覺得惋惜。

陳濤畢業於四川大學哲學系,並獲得了碩士學位,雖然哲學看起來應用性不強,但在學科層面,全國只有一些頂尖學校纔開設有這一學科。畢業後,陳濤曾在《中國新聞週刊》《南方週末》當記者。

拿着這樣的履歷去做外賣員,讓不少人錯愕,因此陳濤在社交媒體上火了。

火了以後,有很多在生活中同樣失意、焦慮的網友向其傾訴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有失業的中年人,有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生,還有一些被工作“卷”到疲於奔命的人,“我相信他們的講述,畢竟沒必要騙我,同時我也可以交叉印證。”

“一些孩子家長給我留言,說看了我的經歷,都不想讓孩子讀書了,直接去送外賣,少走十幾年彎路,我也沒有客氣,我說那乾脆別生孩子,所有人到最後不都塵歸塵、土歸土,不生少走一百年彎路呢。”陳濤說,生命它本來就是在一個過程,一種體驗。

陳濤認爲,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爲其帶來了更爲有益的經驗,可以讓他有機會深入觀察不同行業的人羣,並汲取經驗和智慧。“這些經驗不僅豐富了我的認知,更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的觀念。”

“多樣的人生體驗,尤其是送外賣的經歷,讓我逐漸摒棄了過去強烈的精英意識,開始更加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相較於宏大敘事,更爲具體的事情現在更讓我關心。”陳濤說,這段經歷也打破了其對某些行業和職業的固有偏見。“我曾誤以爲國企員工可以輕鬆躺平,然而實際觀察後我發現,他們同樣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特別是在銀行業,員工們不僅要應對繁重的工作,還要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這讓他們身心俱疲。這樣的現實讓我深刻認識到,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艱辛和不易。”

“這都是視頻火了以後,其他網友跟我交流,我總結出來的經驗,而送外賣本身也是我觀察社會和這個行業一個好的機會。”陳濤說,送外賣有着餬口的原因,但又不單純僅僅是爲了餬口,“我本身就想看看,這個行業是怎麼樣的。”

陳濤說,送外賣三個月自己也總結出了一定規律,比如深夜的閃送單,最多的產品是計生用品和情趣用品。“有一次送一個情趣用品,那東西非常誇張,非常重,我之後才知道那個東西叫什麼,也算是豐富了我的認知。”

陳濤說,這些經歷都成爲其寶貴的財富,“我在計劃寫一本非虛構的書,目前開了個頭吧,寫了快兩萬字。”

準備進廠擰一個月的螺絲

目前,陳濤到西安已經快一個月了,不過由於錯過了開學,所以這學期,學校並未給他排課。“學校面臨教學評估,我會幫忙做一些資料整理的工作,大多數時間我都是在聽其他老師的課,學習教學方法,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下學期再帶課。”

對於目前的工作,陳濤表示,將努力成爲一個優秀的老師,“因爲我的導師就給了我很大幫助,這次的工作機會是一個朋友介紹的,但是我還是有猶豫,也是我的導師給我分析了利弊,讓我下定決心的,此前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我的導師都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所以,我也將會以他爲榜樣,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

陳濤認爲自己的工作經歷,除了能在新聞專業上給予學生指導,還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學生,“包括採訪我的記者,我都保存着聯繫方式,如果學生需要實習,我也會盡力去推薦。”

去年高考季,張雪峯關於報考新聞學的言論引發了不少爭議,而陳濤的經歷似乎又可以印證張雪峯言論的正確。

“首先我肯定是不認同張雪峯的觀點的,從學科來看,新聞學雖然理論落後於實踐,但也一直在進步,張雪峯雖然有團隊去做數據分析研究,但始終不是行業內的人士,站在上帝視角去評判肯定是不嚴謹的。雖然新聞行業整體確實在衰落,各種黃色新聞充斥,但是深度、有建設性的報道始終是被需要的。”陳濤說。

“那會支持學生從事新聞行業嗎?”面對記者的提問,陳濤沒有猶豫,“當然。”

陳濤表示,現今的學生在就業選擇上享有更大的自由,作爲老師,我會盡我所能,爲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我相信,只要他們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並遵守基本的新聞倫理,他們一定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

不過,陳濤認爲,在當前多變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都需要爲轉型做準備。“儘管目前你可能覺得自己的職業穩定,無需過多關注其他行業,但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們不得不爲可能的變化做好準備。裁員、崗位變動等不可預測的風險隨時可能發生,因此,拓寬視野,增強自身的可轉移性技能,將爲你未來的職業生涯增添更多的保障。”

“我的一個網友,是一所211高校畢業的,因爲行業關係,他工作不好找,目前在建築工地上做體力活,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我也會在我的教學中,去與學生們分享這些話題。”陳濤提到。

雖然非常認真的對待教師這一工作,陳濤也沒認爲這將是他最後一份工作。“以我的性格,我估計幹到退休很難,我還是希望有更多的嘗試,雖然我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師工作中,但是未來的事情我沒有一個長遠的預期,我不想給自己設限。”

陳濤說自己動手能力很差,所以計劃在暑期去工廠做一個月的普工,“擰擰螺絲,看我能不能幹得下來。”

陳濤是一個自由的人。

(來源:海報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