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認爲,在全球去通脹的“最後一英里”,仍有幾個顯著風險。

在美東時間4月16日發佈的最新4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全球去通脹化“最後一英里”的金融脆弱性給予了警示。

IMF稱,自2023年10月GFSR發佈以來,對全球去通脹正在進入“最後一英里”和貨幣政策將放鬆的預期推高了全球資產價格。許多新興市場表現出了韌性,一些前沿經濟體也利用這一預期下的風險情緒高漲,得以重新回到全球市場發債。全球經濟似乎越來越有可能實現軟着陸,此前高利率導致的全球金融市場“裂痕”並未進一步擴大。

在此背景下,IMF也認同,根據IMF的增長與風險比衡量框架,短期全球金融穩定風險已經回落。但與之相對的,中期增長風險似乎要高得多,這表明市場存在跨期風險權衡。換言之,目前寬鬆的金融條件可能會引發過度冒險和金融脆弱性的積累,導致未來幾年的增長面臨更高的下行風險。

即使從短期風險來看,IMF也警示稱,以歷史標準來看,全球通脹大幅飆升後的軟着陸是不尋常的。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爲降低通脹而收緊貨幣政策之後,通常會出現經濟衰退和金融狀況緊縮的情況。但這一次,隨着通脹回到目標,市場似乎預計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會有彈性。

IMF坦言,全球經濟軟着陸是其在4月《世界經濟展望》(WEO)中的基線預測,但在全球去通脹的“最後一英里”,仍有幾個顯著風險:其一,某些不利衝擊可能會加劇商業地產行業日益積聚的壓力,部分企業和住宅市場可能會出現信貸惡化的跡象。其二,可能會出現令投資者驚訝、超預期的滯漲情況,導致投資者對全球資產進行重新定價,並使得金融市場波動性死灰復燃。一段時間以來,儘管經濟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但金融市場的波動率一直很低。

除了這些更緊迫的風險外,IMF稱,其他中期金融脆弱性也在增加,特別是公共和私營部門債務持續積累的情況。公共債務累積可能使得一些政府未來很難償還債務,而私營部門對金融資產的高槓杆敞口,可能預示着未來幾年金融穩定風險的上升。

此外,IMF此次還警示了私人信貸市場的潛在風險。IMF稱,私人信貸通過向對銀行來說規模太大或風險太大、對公開市場來說又規模太小的公司提供長期融資,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信貸從受監管的銀行和相對透明的公開市場轉移到更不透明的私人信貸,會產生潛在風險。IMF看到的潛在風險包括相對脆弱的借款人、養老金和保險公司對該資產類別的敞口增加、半流動投資工具的市場佔比不斷增加、多層槓桿、估值過時以及參與者之間難以明確的關聯性。

“評估私人信貸資產的整體金融穩定風險具有挑戰性,因爲無法獲得全面分析這些風險所需的數據。”但IMF在報告中稱,“考慮到私人信貸的規模和在信貸創造中越來越重要、快能夠比擬公開市場的作用,該市場對宏觀經濟變得關鍵,會放大對經濟的負面衝擊。如果私人信貸市場持續不透明,並在有限的審慎監督下繼續呈指數級增長,該行業的脆弱性可能會演變爲系統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