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合肥晚报

工大高科魏臻:

把论文写在我们的产品上

魏臻指导设备测试。

“把论文写在产品上,把成果转化在企业里”,这是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臻的一句口头禅。

连续三个多月吃住在实验室

既是上市公司工大高科的创始人,也是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臻坦承自己更倾向于“科技工作者”这个身份。

在魏臻的学生、现任工大高科总经理程运安看来,从1995年,他和几名年轻学生毕业留校之后,一直以魏臻为团队核心,跟随他南征北战,从重大项目研发,到成立公司架构,再到科研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产品营销,魏臻都会事无巨细地参与解决。在学校实验室里,他们通宵达旦地加班,吃饭是盒饭,睡觉是打地铺。他们曾经三个多月吃住在实验室里。

魏臻说,“科研想搞出点名堂,吃那点苦算什么?那是一段幸福的人生时光!”

多年来,针对我国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领域安全与效率矛盾突出的“瓶颈”问题,魏臻团队攻坚克难,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领完成多项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在行业领域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并实现成果的规模产业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等荣誉。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密码

“创新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如果不坚持创新,我们一定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魏臻说,他们的产品一研发出来,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类似产品。

魏臻团队长期致力于我国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智能化矿山建设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魏臻深知,只有将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破解更多难题,实现自主可控。

最终,他们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铁路运输调度依靠人工的管理模式,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百战归来再学习,学习归来再征战。”2011年起,魏臻又带领团队致力于最新一代的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开发,在国内首次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交叉冗余的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突破了系统中安全电路设计关键技术;在系统安全结构上,采用多种形式化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极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

“我们的科研成果更多地贴近企业需求,针对行业痛点进行研发。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每年研发投入经费保持在企业利润的8个点至10个点左右。”工大高科科研人员徐伟说,魏臻反复强调,科研论文要写在企业的产品上,不要写那些束之高阁、脱离实践应用的废话。

科研论文

不能脱离实践应用

“我们撰写的每一篇论文,都是对我们研发成果最好的总结。”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导,魏臻对于科研论文有自己的独到理解,“我们的各种工艺,各项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很严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基本可靠的产品。”

“废寝忘食地带头干,勤于跨界学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周围很多同事对于魏臻的印象。每天他雷打不动地清晨5点钟起床,多年坚持慢跑,7点钟第一个到公司上班。

魏臻密切关注国际前沿动态,不断思考核心关键技术的多场景应用。面对我国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他把目光投向恶劣环境下的矿山移动目标监控技术这块“硬骨头”。

2011年,魏臻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一系列面向地轨机车、车皮物料、胶轮车、人员与设备的安全管控系统,总计获国家专利超过10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6项。

走进AI时代的工大高科

从矿井深处的窄轨铁路到地面工业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从国内逾千家铁路站场到“一带一路”海外市场,二十多年来,魏臻团队紧跟国家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浪潮,致力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矿山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在魏臻的带领下,工大高科在铁路信号与智能调度、智能化矿山建设等领域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并实现成果的规模产业化,推动了我国铁路信号控制关键装备国产化。他成功实现科研成果的研发、转化和应用,领导工大高科成长为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

“继续增强设备安全性,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尽量不使用人力”,魏臻向大家勾勒了工大高科的发展图景,在AI时代,工大高科将积极布局,加大在铁路运输领域“智能化、无人化”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先进复杂控制技术的研发力度,为推动我国智能化矿山、工业铁路智能、少人、无人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预计今年6月,工大高科将发布基于矿山安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戴小花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