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遵义:全力治水护水 守好一方碧水

陶铸

志愿者在仁怀市五马河清理垃圾。 刘勤兵 摄

乌江碧波荡漾,赤水河水清岸绿,湘江河绿水潺潺……春约遵义,青山行不尽,碧水去何长,到处是“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的意境。

近年来,遵义市水务部门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抓实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全力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河湖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重抓水污染防治 再现水清岸绿

乌江和赤水河是遵义市的两大河流,均属长江水系,覆盖遵义市15个县(区)。近年来,遵义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采取政府投资+PPP融资建设运营模式,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10多年前,乌江由于34号泉眼总磷超标、河面大面积网箱养鱼、污水直排等,导致江水被污染、水质下降。为改善乌江水质,遵义市采取“源头、岸上、水中”一体化综合治理方式,全面拆除网箱养鱼,并在34号泉眼及乌江流域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深度治理污水直排问题。

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34号泉眼污水处理厂负责人罗勇介绍,2011年该污水处理厂开始建设,并对34号泉眼总磷超标问题进行治理。目前已建成四套污水处理设施,每小时污水处理能力达1.2万立方米,处理后的泉水全部达标排放。

“以前,乌江在枯水期泉眼下游有半边都是白色的,河面到处是网箱养鱼设施。现在治理后江水清亮了,河道干净了。”今年54岁的播州区乌江镇乌江社区居民吴运炎是乌江的村级河长,他每周至少要巡河一次,只要发现岸边有白色垃圾或排放的污水,就会及时处理。

遵义市水务局供排水科科长韩涛表示,自从2004年遵义市在乌江流域的红花岗区巷口镇建设第一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以来,全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20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40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09.96万立方米,实现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为进一步推进清污分流,提升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率,2021年遵义市在中心城区完成清污混流排污口整治37个,污水管网缺陷及错接混搭整改333处。通过整治,城区污水进水BOD浓度从2017年的每升40.9毫克上升到2023年的每升80.26毫克。从污水收集系统中“挤出”清水达到每天10余万吨,实现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同时,为保障乡镇污水治理的提质增效,从2021年开始,遵义市逐年分批次实施整县推进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升工程,截至目前,15个县(市、区)已完成11个整县提升工程建设,明年将全部完成整县提升工程。

加大保护力度 绘就生态画卷

4月的湘江河水映青山,岸边梧桐树上的新芽在阳光下肆意生长。一大早,红花岗区环卫处河道所的河道保洁员唐志敏就来到湘江河畔,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从万福桥到红军山河堤,唐志敏已经走了15年。“除了周末轮休以外,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要巡河,发现岸边有垃圾就及时清理,河面有漂浮物就及时打捞,要随时保持湘江河干净。”

为彻底解决湘江河流域的治污问题,遵义市先后投入资金50多亿元,通过生态补水、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河道清淤等方式,系统治理湘江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让湘江河实现了水清岸绿。

湄江流诗意,绿水画春归。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县,湄江河穿城而过,河岸杨柳依依、河面鸟戏莺飞。2012年,湄潭县成立了河道生态管理综合执法队,对河道开展联管,打击河道违法行为,全力保护湄潭水生态环境资源。

如今,湄潭依托水资源优势,推进“水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共享水生态发展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上,遵义市围绕“夯实基础、干支同管、水岸同治”的工作思路,坚持系统治理,推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通过清理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保护珍稀鱼类恢复增长等措施,全面推进还水于河、还鱼于河的综合治理,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五马河是赤水河仁怀段的最大支流,过去因养殖生产、工业排污、非法捕捞等乱排乱放行为,导致水质急剧恶化。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整治下,五马镇全面关停污染企业,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厂,并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以保护五马河的生态环境。

五马镇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还自发组织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协会,长期坚持义务巡河护河,共同守护家门口的“母亲河”。

“现在协会成员已超过500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水变清澈,河道变干净了,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郭小勇说。

目前,赤水河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4项水质指标达标率为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维持在Ⅱ类标准。如今的赤水河,产业兴旺,生态美好,孕育一方百姓。

紧盯生态问题 共护一河绿水

2017年,遵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监管体系,并将河长制工作向基层和企业延伸。深入实施“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推动河流从“多头治理”向“统一管理”转变,促进河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

遵义市河长办副主任李中蔚表示,“为了强化对河流监管的全覆盖,我们正组织各县区重新核实录入河流名录,纵深推进河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更新调整山区河道‘四个责任’制,让全市大小河流都落实责任人监管。”

为抓好水生态环保问题督查整改工作,遵义市水务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暨环保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任专职副组长,统筹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工作。还成立了环保问题整改办公室,负责具体抓涉水环保问题督查整改工作。

在督查工作中,该市实行县级领导干部整改包保责任制,由县级领导对全市15个县(市、区)实行包片负责制,负责督导辖区内水务生态环保问题的整改工作。同时,采取“市级河长+市级河长制责任单位”的模式,推动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并以县级总河长推动以区域为单元的生态环保问题整改。

遵义市水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湘江河综合治理问题整改成为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正面典型。2022年,赤水河小水电清理整治入选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正面典型案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