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州日報

遵義:全力治水護水 守好一方碧水

陶鑄

志願者在仁懷市五馬河清理垃圾。 劉勤兵 攝

烏江碧波盪漾,赤水河水清岸綠,湘江河綠水潺潺……春約遵義,青山行不盡,碧水去何長,到處是“江從白鷺飛邊轉,雲在青山缺處生”的意境。

近年來,遵義市水務部門貫徹落實十六字治水思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抓實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全力保護水域生態環境,河湖生態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重抓水污染防治 再現水清岸綠

烏江和赤水河是遵義市的兩大河流,均屬長江水系,覆蓋遵義市15個縣(區)。近年來,遵義市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採取政府投資+PPP融資建設運營模式,綜合治理水生態環境,保護好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10多年前,烏江由於34號泉眼總磷超標、河面大面積網箱養魚、污水直排等,導致江水被污染、水質下降。爲改善烏江水質,遵義市採取“源頭、岸上、水中”一體化綜合治理方式,全面拆除網箱養魚,並在34號泉眼及烏江流域各鄉鎮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深度治理污水直排問題。

貴陽開磷化肥有限公司34號泉眼污水處理廠負責人羅勇介紹,2011年該污水處理廠開始建設,並對34號泉眼總磷超標問題進行治理。目前已建成四套污水處理設施,每小時污水處理能力達1.2萬立方米,處理後的泉水全部達標排放。

“以前,烏江在枯水期泉眼下游有半邊都是白色的,河面到處是網箱養魚設施。現在治理後江水清亮了,河道乾淨了。”今年54歲的播州區烏江鎮烏江社區居民吳運炎是烏江的村級河長,他每週至少要巡河一次,只要發現岸邊有白色垃圾或排放的污水,就會及時處理。

遵義市水務局供排水科科長韓濤表示,自從2004年遵義市在烏江流域的紅花崗區巷口鎮建設第一個鄉鎮污水處理廠以來,全市累計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201座,城市污水處理廠40座,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09.96萬立方米,實現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爲進一步推進清污分流,提升城市污水的收集處理率,2021年遵義市在中心城區完成清污混流排污口整治37個,污水管網缺陷及錯接混搭整改333處。通過整治,城區污水進水BOD濃度從2017年的每升40.9毫克上升到2023年的每升80.26毫克。從污水收集系統中“擠出”清水達到每天10餘萬噸,實現城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同時,爲保障鄉鎮污水治理的提質增效,從2021年開始,遵義市逐年分批次實施整縣推進城鎮(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提升工程,截至目前,15個縣(市、區)已完成11個整縣提升工程建設,明年將全部完成整縣提升工程。

加大保護力度 繪就生態畫卷

4月的湘江河水映青山,岸邊梧桐樹上的新芽在陽光下肆意生長。一大早,紅花崗區環衛處河道所的河道保潔員唐志敏就來到湘江河畔,開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從萬福橋到紅軍山河堤,唐志敏已經走了15年。“除了週末輪休以外,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要巡河,發現岸邊有垃圾就及時清理,河面有漂浮物就及時打撈,要隨時保持湘江河干淨。”

爲徹底解決湘江河流域的治污問題,遵義市先後投入資金50多億元,通過生態補水、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河道清淤等方式,系統治理湘江河流域的水生態環境,讓湘江河實現了水清岸綠。

湄江流詩意,綠水畫春歸。素有“雲貴小江南”之稱的湄潭縣,湄江河穿城而過,河岸楊柳依依、河面鳥戲鶯飛。2012年,湄潭縣成立了河道生態管理綜合執法隊,對河道開展聯管,打擊河道違法行爲,全力保護湄潭水生態環境資源。

如今,湄潭依託水資源優勢,推進“水美鄉村”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共享水生態發展紅利,助力鄉村振興。

在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上,遵義市圍繞“夯實基礎、干支同管、水岸同治”的工作思路,堅持系統治理,推進產業結構和產業佈局優化調整。通過清理赤水河流域小水電站、保護珍稀魚類恢復增長等措施,全面推進還水於河、還魚於河的綜合治理,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五馬河是赤水河仁懷段的最大支流,過去因養殖生產、工業排污、非法捕撈等亂排亂放行爲,導致水質急劇惡化。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整治下,五馬鎮全面關停污染企業,建設完善污水處理廠,並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工程,以保護五馬河的生態環境。

五馬鎮的黨員幹部和羣衆志願者還自發組織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協會,長期堅持義務巡河護河,共同守護家門口的“母親河”。

“現在協會成員已超過500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水變清澈,河道變乾淨了,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五馬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會長郭小勇說。

目前,赤水河9個水質自動監測站24項水質指標達標率爲100%,出境斷面水質穩定維持在Ⅱ類標準。如今的赤水河,產業興旺,生態美好,孕育一方百姓。

緊盯生態問題 共護一河綠水

2017年,遵義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監管體系,並將河長制工作向基層和企業延伸。深入實施“一河一長”“一河一策”“一河一檔”,推動河流從“多頭治理”向“統一管理”轉變,促進河長制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

遵義市河長辦副主任李中蔚表示,“爲了強化對河流監管的全覆蓋,我們正組織各縣區重新覈實錄入河流名錄,縱深推進河庫‘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管理,更新調整山區河道‘四個責任’制,讓全市大小河流都落實責任人監管。”

爲抓好水生態環保問題督查整改工作,遵義市水務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生態文明暨環保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一名副縣級領導任專職副組長,統籌生態環保問題整改工作。還成立了環保問題整改辦公室,負責具體抓涉水環保問題督查整改工作。

在督查工作中,該市實行縣級領導幹部整改包保責任制,由縣級領導對全市15個縣(市、區)實行包片負責制,負責督導轄區內水務生態環保問題的整改工作。同時,採取“市級河長+市級河長制責任單位”的模式,推動以流域爲單元的生態環保問題整改,並以縣級總河長推動以區域爲單元的生態環保問題整改。

遵義市水生態環保問題整改工作成效顯著,2021年,湘江河綜合治理問題整改成爲長江經濟帶問題整改正面典型。2022年,赤水河小水電清理整治入選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正面典型案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