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株洲日报

刘英

四十年前,在母亲生我的那天凌晨,父亲穿着一双草鞋去离家三十多里的外婆家借粮食。平时家里日子过得很艰辛,父亲不想让母亲坐月子还那么辛苦,于是决定去外婆家借粮食。

当时,外婆把家里唯一的一张5市斤米的粮票给了父亲。回来的路上,明明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可下一秒就开始下起了暴雨。父亲担心粮票淋湿弄坏了,赶紧找了一个山洞躲起来。可父亲也在担心即将临盆的母亲,于是赶紧找了些树皮和树叶把那粮票包好。这时他依然不放心,脱掉身上穿的衣服在树叶外面又严严实实地包了一层。在看到雨小了一点的时候,父亲冒雨快速往家里赶。

回到家,父亲却看到自己家的茅草屋快被大风吹倒,挺着大肚子的母亲正在雨中用一根木头,艰难地支撑那摇摇欲坠的茅草屋。父亲看到这一幕,心如刀绞。接过母亲手里的木头,立即让母亲回屋休息。在父亲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幸好风停了,雨小了,茅草屋保住了。

可当父亲想起那张粮票的时候,因为太着急帮助母亲,那包着的粮票被自己不小心踩在了脚下。当父亲小心翼翼打开那带着泥浆的包裹时,发现那粮票已经破烂不堪。父亲努力地想修复它,可最后却是徒劳。

月子里,母亲因为没有吃饱,没有奶水,而我也饿得天天大哭。自责的父亲暗下决心,一定让妻儿过上好日子。所以,后来父亲没日没夜地开垦后山那乱石堆的上坡,想多种一些粮食。

就在父亲快开垦完,搬走最后一块大石头时,父亲的腿却被石头砸伤,落下了永远的残疾,从此无法再干重活。为了养活一家老小,父亲开始苦学手上能做的手艺:他学会了用竹子编各种竹器,学会了嫁接果树,学做各种民间小吃,还学会了木工。虽然日子依然清贫,但一家老小至少不用再饿肚子。

后来,我大学毕业后,阴差阳错当了一名英语老师。虽然所教的班的学生英语成绩总体不错,可我总因为自己口语太差,一直自卑不已。虽然,曾经也努力地改变过,但效果甚微,这让我更加怀疑自己,整天无精打采。

父亲知道后,打开柜子,从最里面拿出一本发黄的书,翻开其中的一页,找到当年那张破损不堪的粮票,然后小心翼翼地递给我。父亲什么也没有说,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出屋子,准备去院子里继续编背篓。

看着手里这破损却被平整的粮票,还有那腿残疾却双手灵活的父亲。我突然明白,我要学会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不能接受的。

于是,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大量地阅读,尝试写作。想不到多年之后,曾经没有任何写作功底的我,竟然发表了几百篇长短不一的文章,还加入了省、市级作协。这让曾经读书时一篇作文都没有被老师表扬过的我,慢慢有了自信,也学会了接纳和肯定自己。

就在前段时间,一次意外,女儿脸上留下了一道疤痕。为此,女儿悲伤地不知如何面对以后的人生,我如当年的父亲一样,把那张破损的粮票小心翼翼地递给女儿,给女儿谈起这张粮票,以及她残疾的外公和我曾经的经历。女儿若有所悟,开始频繁进入图书馆,阅读大量的书籍,寻找着力量和勇气。她还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天,我无意间看到女儿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到这样一句话:“破碎不是最残酷的事,人要学着踩着这些碎片,努力地把生命里的不幸变成人生的奇迹。”

我知道,她已经从那张破损的粮票中汲取了力量,学会了面对和接纳生活的不完美,并将这些经历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那张破损的粮票,不仅见证了父亲和我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奋斗,更成为我们家族传承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