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溫州日報

曾平汪

陳奕樹(1889—1951),字景山,平陽水頭人,祖籍順溪。少時家貧,從師學木工技藝,19歲於瑞安曹村聖井脩金福寺,住持見其誠實忠厚,樂爲冰斧,與當地富戶舒家女子紅繩繫足。數年後,攜家小回順溪,後與兄弟在北港水頭街開設“厚泰”商號,經營花紗、茶葉、大豆與煤油等。因貨真價實,講求信義,遠近聞名,生意日隆。

水頭位於鰲江上游,江潮與溪流在這裏匯合。上有竹排可達青街、順溪,下有小火輪可通鰲江海口。水頭街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爲北港的物資集散地。

陳奕樹老先生一心向善,熱心公益。民國十五年(1926),北港鬧饑荒,人心惶惶。先生親赴江西九江調運大米,在埠頭殿平價出賣。上世紀20年代,水頭渡灘船埠一帶蘆荻叢生,爲了改變落後的交通狀況,以適應水頭的經濟發展,陳先生首倡集資,開闢新街,拓寬馬路,修築大灘碼頭,緩解了因市場繁榮引起的各種亂象。

隨着經濟的繁榮,水頭人口急劇增加,爲了解決飲水困難,先生出資開鑿了金溪橋、后街、六門碓等7口義井。

民國時期老房子,多爲木質結構,水頭中街鬧市有過火災的慘痛教訓。爲防患未然,先生於民國廿四年(1935),發動羣衆集資,親自到上海購買水龍9部,分置各街道。爲了避免行人涉水危險,陳老出資砌築迢巖丁步,並疏浚了迢巖通往順溪的水路,以利運載山貨的竹排通行。

陳老先生熱心教育,平陽縣立中學(平陽中學前身)和南雁中學(平陽二中前身)建造校舍,都得到他的大力幫助。

陳老樂於山水,對南雁情有獨鍾,他先後出資修建南雁景區的愛晚亭、觀山亭,開闢雲關新路,砌築東洞磴道及會文書院花壇。種種善行,不勝枚舉,且親力親爲,善始善終。

愛晚亭位於朝陽穀。谷因東向而名,有“二仙對弈”“猿猴禮佛”“神龜馱經”“七峯山”“清涼洞”“三寶印”諸景。宣統間平陽昆陽名士黃光篆書“朝陽穀”三字,鐫於谷口。愛晚亭建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時亭前有古楓兩株,“大數十圍”,遂取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 詩句,稱之爲“愛晚亭”。學者、水頭人周喟曾爲之撰《愛晚亭記》,今有北師大教授、博導顧明遠題匾。

陳老心繫南雁,情牽朝陽穀愛晚亭,他愛屋及烏,民國三十四年(1945)修建自己的墳冢時,特意擇址在谷口亭下,時雁中校長吳勃爲之撰《生壙記》(後自易爲《陳景山墓表》),縣立中學校長張真園爲之書,今有原浙江省文化廳廳長錢法成題詞“慈心善舉,奕世流芳”。

日月遞嬗,滄海桑田。易地重建之愛晚亭坐落於朝陽穀口、二仙峯下。四楹三間,古舊樸拙。亭中設條凳靠欄,寬敞明亮。四周樹木蔭翳,清新空靈。亭側遍植新楓,經霜初紅。憑欄四顧,溪山相映,視野軒豁,隔溪與玉笛巖、石天窗相望。衆山序列,羣峯簇集。建亭者長眠亭側,墓園、碑刻近在咫尺。人文與自然相錯,風光與陳跡同馨。亭前公路直達碧溪渡口,攬水頭之繁盛,挹南雁之靈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