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17日電(記者 陳杭)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於英傑17日在北京表示,中關村是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關村已經形成了“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萬餘家。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預計達8.6萬億元,佔全國178家高新區的1/6。

當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有關情況。

中關村已成爲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創業中心

於英傑表示,中關村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新路子,爲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一是中關村始終做服務國家戰略的“先行者”。以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爲主攻方向,湧現出新一代量子計算雲平臺、全球首枚成功入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等一批重大成果,已成爲中國自主創新的主陣地。在歷年來“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中關村基本都佔一半。

二是中關村始終做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已先後向全國複製推廣。新一輪先行先試24條改革措施全面落地,部市出臺配套政策50餘項,極大激發了創新創業的活力,中關村已成爲中國最具活力、最具影響力的創業中心。

三是中關村始終做高質量發展的“策源地”。近年來,北京先後出臺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領域的系列政策措施,率先開闢量子、6G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加快建設中關村合成生物製造等產業集聚區,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形成了一批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羣,已成爲高科技企業的出發地。

支持國際組織等創新資源在中關村集聚發展

於英傑表示,北京市將在科技部、工信部等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着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創新策源。加大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率先實現基礎前沿領域領先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加快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在前期基礎上,壓茬推出新的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政策。

二是抓產業提升。圍繞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領域,加強企業主導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的創新型企業,高質量建設科技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特色產業園區等平臺,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持續佈局未來產業,不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羣。

三是抓開放合作。推進雄安中關村科技園等共建園區的建設,辦好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助力京津冀協同創新。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科技園區的交流合作,籌辦好國際科技園區協會2025年世界大會,該大會將於明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營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支持國際組織、外資研發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等創新資源在中關村集聚發展,打造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

支持中關村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萬億級產業集羣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陳克龍表示,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家國家高新區,也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高新區。工信部將會同科技部等相關部門,與北京市一道,強化工作聯動,引導資源匯聚,支持中關村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方面走在前、做表率,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一是着力打造全球領先的創新策源地。支持中關村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聚焦重點領域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攻關。支持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在中關村佈局建設。

二是着力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支持中關村完善科技創新企業分類培育機制,培育一批鏈主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及世界一流企業。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創新能力,提升企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三是着力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支持中關村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萬億級產業集羣、醫藥健康等千億級產業集羣,前瞻佈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產業。深化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建設,發揮中關村的協同引領作用。

四是着力營造開放創新生態。支持中關村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打造全球領先的創新服務體系,支持建設國際科技合作網絡平臺、國際合作特色園區。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將於4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舉辦,以“創新: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爲年度主題,設置論壇會議、技術交易、成果發佈、前沿大賽、配套活動五大板塊,將舉辦近120場活動,100多個國家和地區、150餘家外國政府部門和國際組織機構等受邀參會,上百位頂尖專家、上千名演講嘉賓將圍繞科技創新引領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共話開放創新,共謀發展機遇,爲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