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民晚報

近日,關於“油電同權”的話題引發熱議並登上熱搜。起因是乘聯會前不久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建議,表示目前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已高達35%,繼續對新能源汽車實行特殊政策,不僅不利於市場的公平競爭,也可能導致資源錯配和效率降低。應當對新能源汽車同樣進行尾號限行、限購等措施,推動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平權”。

事實上,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大幅提升,行業內外關於取消新能源汽車“政策特權”的呼聲逐漸顯現,尤其是依託“綠牌”所獲得的上牌資格、減免車輛購置稅及養路費等。乘聯會並不是第一次提出“油電同權”。2023年2月,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曾透露,乘聯會已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合併藍牌、綠牌的建議,並且“預計未來兩年就將成爲現實”。

對於藍牌、綠牌合併原因,崔東樹明確表示:“不是因爲綠色車牌難看,而是綠牌的出現阻礙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藍牌、綠牌合併是同車同權。在有的城市,換購新能源車必須放棄5位的燃油車號牌,很多人都不願意。因此遲遲不願意換新能源車。牌照問題成爲抑制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因素。”

“油電同權”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究竟是利好還是利空?雖然短期內可能給新能源車市帶來一定衝擊,但長遠來看,將有助於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和健康發展。對於企業而言,像比亞迪、特斯拉這樣的頭部企業,影響並不大,畢竟頭部效應與品牌效應已經逐步建立,可以利用短暫的陣痛期,在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加快產品的進化。然而,對於三四線新能源品牌來說,應該是道不小的坎,油電同權帶來的或許就不再是陣痛期這麼簡單了。 雍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