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

大馬力拖拉機轟隆隆地駛過田野,一行行明晃晃的地膜筆直向前延伸,各種顏色的棉花種子被播進地裏,一道道滴灌帶跟着播種機鋪設延展……

目前,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正迎來棉花春播高峯期。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雙河市九〇團,處處可見拖拉機牽引着棉花播種機緩緩向前的場景,順着田地盡頭望去,遠處山脈輪廓依稀可見。

“從犁地、平地、耙地到播種,再到後期打藥、打頂、採收都是機器完成。”雙河市聚能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劉星介紹,除了必要的人工操作,當地棉花種植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現在駕駛、跟車、備料加起來五人一組每天可完成約140畝地的棉花播種作業。”

得益於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耕種管收全機械化作業基礎進一步夯實。截至2023年底,第五師雙河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93.44萬畝,佔當地耕地保有量的83%,而棉花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70萬畝左右。“目前,我們基本實現了從‘農田’到‘良田’的轉變,也爲糧棉等主要作物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第五師雙河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鄒勁松介紹。

視線向南,在塔里木盆地北緣,新疆阿克蘇市柳源鎮棉花播種同樣如火如荼。爲提高地膜回收率,當地今年加大0.015毫米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力度。據瞭解,2024年新疆各地加厚高強度地膜使用面積將達2000萬畝,棉田佔80%以上。

“加厚地膜韌性強、防滲性能更好、有利於回收。這種地膜透光性也好,有利於保持地溫,減少雜草生長,降低生產成本。”阿克蘇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饒翠婷介紹,推廣加厚地膜是當地實施棉花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的重要舉措之一。

爲了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阿克蘇市許多棉田今年採用內鑲貼片式滴灌帶,相較普通滴灌帶,滴水範圍更均勻,用水效率更高,每畝棉田預計可節水180立方米左右。“我們通過各級農技人員加強宣傳,真正把水用在刀刃上,既要節水也要高產。”饒翠婷說。

爲推進棉花生產穩量提質,持續優化棉花生產佈局和品種結構,在品種選擇上,新疆多地採取了因地制宜、科學篩選一到兩個高產品種推廣種植的措施。“這樣既便於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後期田間管理,也有利於提升棉花一致性,方便採收後的加工。”九〇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申凌波說。

行走在“三山兩盆”間,記者感受到,緊張有序的棉花春播確是春日新疆最具生機活力的場面之一。而隨着一系列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新疆的棉花生產也正成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寫照,一片片充滿希望的田野正在播種。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17日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