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李若菡

“做不完,根本做不完!”近日,一部熱播劇《城中之城》中“買存款”的情節,引發了不少銀行員工對績效考覈壓力的共鳴。壓力之下,手工補息等多種以“息外之息”攬儲的手段也引發熱議。

日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關於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下稱“倡議”)。《國際金融報》記者瞭解到,已有銀行開啓了自查整改工作。

專家指出,手工補息等高息攬儲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銀行的激勵機制設計存在問題,須從加強監管和改良機制兩方面下手才能根治。

整頓“息外之息”

“我給你介紹有錢的朋友,一次買個兩千萬到三千萬,衝時點之前存進來,時點考覈完三天之內就划走,你按三分半利息給人家。”這是近日熱播劇《城中之城》裏的一段臺詞,存款任務高壓下,小員工陶無忌從經理那收到了這樣一條“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案。

事實上,期末衝績效買存款已經成了銀行基層員工間公開的“祕密”。每逢季末、年底,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總能看見銀行人發帖攬存,貼息、找中介、借貸存款、手工補息等。

近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下發了倡議,對手工補息的性質做出界定,要求銀行自查,並在4月底前完成整改。

倡議指出,手工補息是對業務操作失誤的勘誤環節,不應異化爲繞開內部定價授權、實施變相利率補貼的違規行爲。嚴禁通過事前承諾、到期手工補付息等方式,變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權要求或自律上限。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對於此前違規作出的補息承諾,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

“按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相關規定,銀行給存款支付的利息應該是入賬的,是正常的利息成本,應該按照會計制度規範操作。”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李楠分析指出,“通過手工補息等方式買存款是一種嚴重的違規行爲。”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手工補息原本是業務彌補性質的操作,但如果被當做高息攬儲的“通道”,則會產生較爲嚴重的後果。一方面會扭曲手工補息的本源作用,成爲業務拓展類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會使得高息攬儲的行徑變得更加系統化、隱蔽化,使銀行內控機制形同虛設,進而對存款市場發展形成擾亂。

考覈機制不合理是根本原因

“我們行內也在自查整改了。”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與績效考覈機制的不合理有關,員工爲了滿足月底、季末的考覈標準,肯定會有一些打‘擦邊球’的動作。”

事實上,在上述熱播劇的評論區和相關帖子中,也出現了不少疑似銀行員工對績效任務的吐槽。“現在都是考覈日均,哪裏有考覈時點這麼好的事?”“前三個月存款任務根據規模分配1700萬至3500萬不等。”“任務就是做不完,根本做不完。”更有人直言,各種抽屜協議、轉移支付手段已是“十幾年的行業慣例”。

李楠分析指出,很多銀行都有年末、季末的存款考覈要求,爲了衝擊關鍵時點的存款,相關業務人員就“買存款”,而用於買存款的資金是無法計入正常的運營成本的,只能手工記賬,這些資金往往來源於銀行的營銷費用或者員工的福利等。“手工補息”是典型的賬外經營,是嚴重的違規。一方面在財務上是不規範、不合理的,另一方面也會觸發銀行間的惡性競爭。

“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銀行的激勵機制設計存在問題。”李楠進一步分析道,“銀行員工的收入與季末、年末等時點的存款等業績指標高度掛鉤,導致銀行各個層面爲了提高個人收入或保住自己的職位,而試圖通過‘買存款’等違規操作來提高存款量,提高這些指標的完成度。但這類行爲會造成財務混亂,且後患無窮。員工不可能自掏腰包來‘買存款’,難免會出現‘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情況,可能爲銀行帶來潛在的風險和損失。因此,要從監管和銀行激勵機制兩方面加強改進,纔可能根治這一現象。”

蘇筱芮進一步建議,銀行機構要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存款利率授權管理,對於內部已經出現問題的,應當加大糾偏力度。“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倡議將有助於銀行機構領會監管精神,及時開展內部排查及整改,進一步提升合規水平,從而築牢利率安全的防火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