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和劉邦同屬沛縣,是劉邦起義之時就跟着的人。此後,樊噲更是多次建立軍功,助劉邦成就霸業。而在鴻門宴上,如果沒有樊噲的闖入,化解死局,劉邦能否逃脫還未可知。

因此,樊噲算得上是劉邦的心腹。然而,在劉邦晚年之時,他居然下令殺死樊噲,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劉邦稱帝前後,樊噲和劉邦的關係已經發生了變化

劉邦稱帝前,樊噲也是劉邦的下屬,這沒錯。但是此時的君臣關係是不牢靠的。此時天下未定,項羽分封前,劉邦需要剷除暴秦;項羽分封后,劉邦需要抵抗項羽。

這時候的劉邦,是急需人才的。哪怕是蕭何舉薦一個名不經傳的韓信,劉邦爲了挽回頹勢也會選擇搏一搏,更何況是樊噲這樣知根知底的人呢?

因此,此時劉邦和樊噲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上下級關係,更不如說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劉邦需要大將替自己賣命,樊噲也需要抱上劉邦這個大腿建功立業。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並不是說樊噲對劉邦不忠。

舉個例子,韓信此人滅趙,滅齊以後,就提出要做齊王,要掌管齊地。劉邦聽說此事以後,便破口大罵,因爲韓信此舉無異於趁火打劫。隨後,在張良的提醒之下,劉邦馬上意識到自己不能失去韓信,於是同意了韓信的請求。從這裏就能看出,劉邦表面上是這羣人的統領,實際上又何嘗不是受制於他們呢?

這種情況在劉邦稱帝以後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這時候劉邦和樊噲的關係,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君臣關係。因爲此時的劉邦已經沒有外部的敵人,只剩下那幾個擁兵自重的異姓王了。

劉邦和樊噲之間身份的變化,使得劉邦考慮事情的方向發生了轉變

上面已經說過,劉邦稱帝前後的君臣關係是不一樣的。那麼連帶着劉邦思考問題的方向也就不一樣了。

在劉邦稱帝前,他想的是如何忽悠這些人替自己打江山。而劉邦稱帝后,他想的則是如何鞏固自己的江山,如何延續自己的江山。翦除異姓王,白馬之盟的制定都是基於此。

此時,樊噲呂后妹夫的身份就顯得十分礙眼了。大家都知道,劉邦晚年,其實是不想立呂后之子劉盈爲太子的,而是想要立自己的寵妃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爲太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爲呂后干政。

劉盈性子羸弱,呂后性格強勢,再加上呂后在朝堂之上有不少黨羽,劉邦害怕自己百年以後大漢江山被呂后操控,因此他要儘可能的削減呂后的勢力,廢太子是如此,殺樊噲也是如此。

當劉邦將異姓王們除乾淨以後,樊噲等人就已經成爲了朝堂之上最爲顯貴之人,再加上他呂后妹夫的身份,這無疑是十分危險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就連自己最喜愛的盧綰都造反了,劉邦實在無法再信任這些人。因此,他想要殺了樊噲。

結束語

樊噲確實是劉邦的屬下,但他更是呂后的妹夫。在劉邦稱帝以後,他們兩個之間就只剩下利益關係了。因此。劉邦殺他,也是理所因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