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海西晨報

本週市場變化多端,一天大漲,一天大跌,差點又一次引發“3000點保衛戰”。在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看好的背景下,外資評級機構卻罕見地對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國有銀行以及中化公司等央企下調評級,這也是外資背景調查公司一貫的雙重標準。太壞了!好在我們有了免疫力,對此見怪不怪。在本週歐美股市大跌的情況下,A股難得走出一波強力反彈的行情,值得誇讚。

俗話說得好,“做天難做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出門盼晴農盼雨,採桑娘子要陰天”。清明穀雨前後,天氣變化大。而股市在每年4月中下旬,績差股年報與季度報均要公佈,所以引發市場調整。過去10年,以深滬綜合指數看,A股每年4月均爲跌的月份,只有2015年的4月是上漲的。又有股諺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其實是被市場誤讀較多的一句話,其實反過來,股市的升跌早就被動地反映了經濟大勢,而不是它作用於宏觀經濟。

爲何這麼說?在AI時代,我們經歷的是一場改變生活、交流、思維以及發展方式的革命,世界變得更透明更渺小,信息變得更及時更對稱。對股市來說,這場革命不僅將改變投資者的結構,也將改變資本市場原有的理念和投資方式。

投資首先是一個經濟問題,所謂的“經世濟民”,據此又將投資引入社會與法律的層面。這種擴展性解讀,旨在表達一種期望:對投資的研究與對投資行爲所能觸及的社會層面和法律層面的研究,應該是日益結合而不是互不相干。投資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複雜的經濟、社會與法律現實的一個環節,欲探求投資的真諦,必須考察投資表象背後的複雜事實。

投資人都有刨根問底的慾望,尤其是對紛紜多變、奧妙無窮的投資市場,更是孜孜不倦求其真髓。有關“真髓”的種種闡釋,則構成了投資哲學。強調對投資哲學的探求,正是投資人“求智慧”的體現。“求”字所表現出來的執着精神是令人欽佩的。追求投資智慧並實踐這些哲學,是本專欄一直努力的目標。

回到市場,對老股民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並不斷修正,與市場合拍,然後有能夠規避風險的實戰操作規範體系(包括技術體系和資金管理體系),同時,有良好的實戰心態控制方法,這就是追求。炒股,最終炒的就是心態,炒的是一種境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