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通日報

□趙件華 一心

近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發佈江蘇省第一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名單,我市通州區五接鎮開沙村等133個行政村(涉農社區)榜上有名,數量位居全省第二。

讓廣大鄉村“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關係到廣大農民的切身福祉、農村社會的和諧文明。去年以來,我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百村示範、農村人居環境千村整治”工程,緊扣產業、生態、環境、人文、常態“五美”目標任務,有力有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創建工作,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未來推進鄉村建設,應更加註重在“和美”上下功夫。

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生態美起來。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一項重點任務。要打造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美麗鄉村,就要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強化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農業發展格局。要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管並重,加快構建系統化、規範化、長效化的工作推進和管護機制。通過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推動人與人和睦相處,讓鄉風好起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以鄉風文明建設提振鄉村振興之“魂”。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要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振農民羣衆的精神面貌。只有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推動人與人和睦相處,才能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凝心鑄魂。

推動村與村和而不同,讓鄉韻濃起來。村口的老樹、院前的碾盤、街角的水井都寄託了濃濃鄉情,是不少人的美好記憶。我市各地在鄉村建設時,既要根據本地農民羣衆實際需要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合理確定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讓廣大農民享受更多和城市一樣的生活服務水平,又要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發掘原有的鄉土風情和鄉村風貌,防止照搬照抄、重複建設,要體現多樣性和特色性,真正讓村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處處充滿濃濃煙火氣、暖暖鄉韻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