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南湖機場

◎王凱豐

四月的贛鄱大地,春意盎然。驅車出南昌城區一路向北,沿寬闊的昌九大道行駛約一小時,在路過高校林立的共青科教城和建設中的無人機生產製造中心後,共青城南湖機場便映入眼簾。停機坪前,數架單翼螺旋槳飛機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

“空中那臺是我們的阿若拉SA60L型飛機。”機場工作人員說。循着馬達轟鳴聲尋望,參加飛行培訓的學員正在教練的指導下駕駛飛機翱翔藍天。如今,生活在共青城的居民抬頭時,總能看到無人機、無人駕駛航空器和小型飛機的身影。

打造江西首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吸引數十家企業入駐,帶動上下游產業鏈集聚發展;建成環鄱陽湖首個A1類跑道型通用機場,“低空+物流”“低空+農業”“低空+文旅”等新業態蓄勢待發……近年來,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和創新生態在這座鄱陽湖畔的內陸小城加速形成。

因地制宜向“新”而行

不沿邊、不靠海……和不少中部地區一樣,面積小、人口少、工業基礎弱等劣勢長期制約着共青城的發展。面對蓬勃發展的新經濟新業態,一個經濟並不發達的內陸小城,如何找到突破口?

“要積極主動向‘新’而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共青城市委書記盧治軒認爲,只有堅持創新引領,才能在區域競爭格局中爭先進位。

競逐“新賽道”,共青城又有哪些優勢?

北倚廬山,東臨鄱湖,從高空俯瞰,共青城水域面積廣闊,空域使用自由度高,發展低空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此外,超6000傢俬募基金和17所大中專院校落戶於此,爲共青城提供資本加持、智力支撐和創新活力。

小而有爲,才能後發競先。共青城南湖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微微介紹,2022年起,共青城便開始因地制宜規劃佈局低空經濟發展,以高標準打造了總面積4.1平方公里的百億級低空經濟產業園。

走進位於共青城低空經濟產業園內的京飛無人機項目一期工廠,上海證券報記者看到生產組裝線上的技術人員正在加緊組裝各種型號無人機產品。今年,企業計劃年產無人機1.5萬架,實現產值12億元。

“當地政府對無人機生產製造及應用場景開發給予了大力支持,並且共青城的空域、水域條件非常適合發展低空經濟,這也是吸引我們落戶的主要原因。”江西京飛低空經濟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飛勇說。

政策支持加大、營商環境優化、龍頭企業帶動……截至目前,共青城吸引了翱翔星雲、京飛無人機、天鷹兄弟、凌悅無人機、空中未來等數十家企業入駐,涵蓋了包括研發、製造、運營、服務等在內的低空經濟全產業鏈。

50億元發展基金“頂格推進”

中國民航局發佈的預測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低空經濟賽道上,新質生產力正加速形成。作爲全國首批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2024年,江西低空空域已基本覆蓋全省主要城市及景區,較2023年增加61.5%,全省通航企業累計飛行33326架次,飛行9102.55小時。

今年3月,“頂格推進”低空經濟的共青城發佈低空經濟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優化完善專項扶持政策。同時,依託共青城私募基金小鎮撬動社會資本,組建50億元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爲低空產業項目進行資本賦能。

中科院無人機中心產業平臺——江西翱翔星雲科技有限公司在共青城註冊落地,公司總經理王法磊說,科研人員創業最缺資金,公司發展前期靠着共青城市青創集團提供1500萬元的啓動資金起步,逐步搭建起面向全國的無人機遙感網,在人們頭頂百米之天空構築起一片“數字蒼穹”。

“前方就是在年初開工建設的無人機生產製造中心項目,總投資50億元,預計6月封頂,9月投入使用。”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按照“智庫+基金+園區+研究院+中試基地”模式建設,致力打造具有樣板效應的低空製造產業集羣。

拎包入駐、即產即試、園區辦證……目前,共青城正加快建設11萬平方米的無人機研發製造基地、13萬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基地和6萬平方米的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基地,進一步完善功能和服務,力爭打造全國一流的無人機生產製造基地。

“天空之城”蓄勢待發

“坐上來吧,不用怕!”在南湖機場,江西空中未來航空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陸凌嶽熱情招呼記者登機體驗。“90後”的陸凌嶽已在低空飛行領域深耕多年,公司業務涵蓋無人機表演、飛行執照培訓、飛行體驗、航空科普與研學、通航應用等多個領域。

“江西的低空經濟發展空間巨大,這給了許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創新、創業的機會。”2023年8月,陸凌嶽與當地政府簽約,將公司的航空飛行基地與無人機集羣製造生產試驗基地搬到了共青城。

學員徐凱專程從北京來到這裏學習飛行,目前累計飛行時長超30個小時。如今,在這個擁有A1類跑道的通用機場,飛行駕照培訓、應急救援、航空旅遊、空中游覽、航拍航測、短途運輸、電力巡線等通航作業正悉數開展。

驚險刺激的滑翔傘、五顏六色的熱氣球……在南湖機場旁的共青城低空文旅小鎮,各種飛行運動吸引了不少年輕遊客來此打卡體驗。“雖然熱氣球升空速度慢,但是我還是很緊張,畢竟離地面有500米呢!”來自九江的18歲小姑娘徐萍回到地面後依然激動不已。

業內專家表示,未來,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樣,通用機場、航空園區、航空小鎮、無人機基地、飛行營地等將星羅棋佈,天空也會更加繁忙。

“力爭到2026年,共青城建成低空經濟綜合示範區、低空經濟產業聚集區、低空場景應用先行區、低空融合飛行樣板區。”盧治軒表示。

加速競逐低空經濟新賽道,共青城成爲當下中國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新興產業的一個縮影。從69年前的墾荒,到如今的創新發展創業熱潮,變換的是“工具”和“田地”,不變的是面對未知領域的勇氣。“天空之城”的想象在這裏正加速成爲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