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郭志義

對於喜歡讀書的人來說,書籤如影隨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就像一名書童,在你閱讀的時候,如一縷風,似一片雲,恬靜地陪伴着你,和你分享快樂的讀書時刻。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喜歡上了讀書。打那以後,書籍對我來說每一本都值得格外呵護,每一冊都值得細心珍藏。讀書時不捨得隨便摺頁,平常更是倍加小心,避免周遭物品對書籍碾壓、磕碰乃至污損。那時還不懂得使用書籤,每每需要擱下書時,就隨手從作業本上撕下一頁紙夾在書中權當書籤。後來,逐漸瞭解了書籤的存在。上中學時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書籤的由來,才知道它有千餘年的歷史。哦,小小的書籤竟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稱之爲“牙黎”,即象牙製成的書籤。唐代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云:“鄴侯家書多,插架三萬軸。”後來卷軸書改成折裝,牙黎變薄了,改用骨片或紙板製成,有的還在薄片上貼上一層有花紋的綾絹,於是原本插在卷軸內的牙黎變成了夾在書內的書籤。隨着時代演變,書籤在讀書人手中不斷變遷,漸漸有了自己固定的身份,形態也得到了固化。

瞭解了書籤的前世今生,便愛上了書籤,也更加珍視書籤,並開始積攢收藏各色書籤。在我的藏書裏,一半以上新舊書籍裏都有一枚書籤。

上中學時,我喜歡把電影演員的明星照拿來做書籤,王心剛、郭凱敏、潘虹、張瑜等很多明星的彩色圖片都曾經被我放入書頁之中。青少年時期,我們都是追星族,明星們表演的電影,是我們每一天離不開的話題,明星們的生活,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那些明星照書籤也印刻下了我在校園裏的閱讀時光。畢業了,同學們都在留言簿上寫下分別贈語,而我卻拿着書籤找同學們在上面留言。我覺得把離別話語寫在書籤上,更是一種值得珍藏的紀念。有幾位同學是志趣相投的書友,雖然畢業後各奔東西,偶然相遇還會交流讀書感受,互贈圖書、書籤,共享讀書的快樂。

書籤一直存在我的閱讀過程中,不管通過什麼渠道得到的書籤我都格外珍惜,特別是跟着新書而來的書籤,更是給了我許多意外的驚喜。記得購來劉震雲的新書《一日三秋》,裏面就夾着一枚特別書籤——一張老式綠皮火車票。拿在手上立刻回憶起曾經的綠皮車,以及綠皮車上南來北往的人們,還有那東奔西走的故事。歲月送走了綠皮車,但是那些往事和記憶卻是不可忘記的。

對我來說身邊許多物品都可以成爲書籤,電影票、糧票、紀念封、賀卡都在我手中搖身一變成爲書籤。近年來,我喜歡把登機牌、景點門票用作書籤,它們在我收藏的書籍裏有了新的身份。

去年的世界讀書日,學校安排學生做手工作業——自己動手做書籤。外孫兒在女兒指導下,給我製作了兩枚書籤,他找來銅版紙,經過裁剪又在紙上打了圓孔,用女兒買來的細紅絨線編了中國結,穿過圓孔系在書籤上,還用彩筆畫出了扇子、茶杯、老花鏡等圖畫,然後工工整整地寫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名言。捧着書籤我格外開心,我希望外孫兒也喜歡讀書,併購買了《安徒生童話》等書籍回贈外孫兒。

書籤,是我和書相遇的嚮導;書籤,是我和書分別後的等候;書籤,是我和書重逢的見證。有書相伴,有五彩繽紛的書籤相隨,讀書亦是何等超然、幸福、快樂的人生幸事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