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開國皇帝趙構是南宋第十位皇帝,也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真正“禪讓”給兒子的皇帝。他的繼位打破了皇位由太祖趙光義一系繼承的慣例,穩定了南宋的政局。然而,在確定皇帝的廟號時,爲何朝廷放棄了世祖、聖宗、耀宗等與趙宋傳統不同的選擇,最終選擇了普通的“高宗”呢?讓我們來探究一下這場廟名之爭的來龍去脈。

一、寺名的傳統與意義

《宋史禮記九》從古代帝王廟號的由來談起,尊崇先帝廟號的目的是“尊其本源,祭奠其先祖”。主人”以維持家庭和世界的統治地位。早在遠古時期,《史記殷本紀》就記載了“太宗”、“中宗”等廟名。然而,廟名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西漢景帝時期,而晉武帝之前的皇帝雖然使用了實際的廟號,但其正式名稱尚未形成。

二、南宋高宗廟名稱之爭

在確定趙構的廟名時,最初提出了“師祖”。但北宋太祖趙匡胤以後的皇帝廟號多爲“祖”,南宋的地位不如北宋,只佔一小部分。因南緣,寺名“師祖”不合理。趙構的父親趙姬的廟號是“徽宗”。趙構如果用“祖”字,就會與祖名的禁忌發生衝突。

於是,文人又提出了“聖宗、耀宗、光宗、儀宗、大宗”等選項。但諡號多用“聖宗”,且已被遼聖宗耶律隆緒佔據,故予以否認。“耀宗”雖符合傳承之意,但與古代堯帝的禪宗立場有本質區別。

剩下的“光宗、儀宗、大宗”在意義和歷史背景上都有差距。因此,禮部和太常寺最終選擇了“高宗”。由於趙堅在商丘建立了南宋,恰巧商王武丁的廟號也是“高宗”,所以選“高”是爲了配合時間,避免與祖先的名字混淆。衝突。

三、宋高宗廟號的最終定論

然而,關於趙構廟號的爭議,其實源於他複雜而充滿爭議的一生。北宋滅亡後,他在江南建立了南宋朝廷,但爲了應對金國的壓力,選擇了暫時安撫。他在內政上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他五十五歲時遜位給養子,過着平靜的晚年。因此,趙構雖然是開國皇帝,但並沒有開國皇帝那樣的卓著功績。

最終,即使經過爭議,禮部和太常寺爲了穩定,還是選擇了最保守的“高宗”作爲趙構的寺名。這一決定也反映出,人們在面對重要場合時,往往會選擇安全、經典的選擇,以避免犯錯。

綜上所述,趙構廟號之爭的根源在於其複雜的個人歷史和南宋建國的特殊性。他複雜的經歷導致在選擇寺廟名稱時不可避免地存在爭議,他最終決定“高宗”作爲最合適的棺材。這樣的選擇也符合對安全穩定的追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