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曾 實習生 於琪

隨着生活壓力的增加和審美需求的提升,“植髮經濟”在中國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

根據全球商業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中國植髮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134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5年的378億元人民幣。國內植髮行業自1997年起步,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從少數高端人士的專屬整形手術轉變爲大衆可接觸的醫療消費品。

然而,在這一繁榮背後,消費者面臨的維權難題逐漸浮出水面。植髮效果的好壞似乎成了一種“碰運氣”的賭博,而植髮失敗引發的糾紛案件往往因鑑定和舉證困難,導致消費者敗訴。

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植髮”企業時,還需“擦亮”雙眼。據天眼風險信息顯示,15.63%的植髮相關企業有過法律訴訟,5.39%的相關企業有過經營異常,16.17%的相關企業有過行政處罰。

在植髮行業的快速發展期,如何平衡經濟效益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是整個行業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相關專家認爲,植髮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缺少監管、行業標準不一等諸多難題。目前亟須建立統一規範的行業標準,出臺相應配套的法律規範,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現存與植髮的相關企業370餘家;其中,2023年新增植髮相關企業50餘家,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36.8%;從地域分佈來看,廣東、陝西以及湖南(兩地並列),三地所擁有的植髮相關企業位居前列,分別有40餘家、20餘家;從成立時間來看,43%的相關企業成立於1-5年內,成立於1年以內的相關企業佔12.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