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亞洲週刊》日前發表題爲《中國經濟韌性最新衝擊波》的文章指出,美國等發達國家提出“中國產能過剩論”,打着學術的標籤,實質卻是爭奪利益,屬於“忽悠經濟學”。

文章說,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等官員近期持續宣揚中國“產能過剩”,已經成爲國際笑柄,因爲這種說法違反了經濟學的比較優勢原則,也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公平競爭原則。

文章說,經濟學最終要以消費者的權益爲依歸,而特斯拉在全球的銷量已超百萬,中國電動汽車全球銷量遠遠不及特斯拉。文章質疑,那爲什麼不是指責美國電動汽車產能過剩,而將矛頭指向中國?

文章說,美國打壓中國高端製造業,反映其背後奉行零和博弈思維,無法“放下身段”學習,拖慢自身發展,讓美國民衆利益受損。文章提到,不少美國智庫學者已認識到,盲目打壓中國會損害美國長遠的國家利益。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近期在最新一期美國《外交事務》雜誌撰文表示,中國經濟韌性強勁,“不要低估第二大經濟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