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在阿斯麥不及預期的財報和臺積電下調行業前景的“雙重打擊”下,連續下跌的美國科技股上週遭遇“黑色星期五”,並拖累標準普爾500指數經歷一年多以來最糟糕的一週。這也引發市場對於芯片行業前景的擔憂。

“七巨頭”市值蒸發9500億

彭博社19日報道稱,微軟、Meta Platforms、谷歌母公司Alphabet、特斯拉這些美國科技巨頭的股票正在被拋售,已連續四周下跌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創下了2022年11月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就連兩家熱門人工智能公司:英偉達和超微電腦也受到衝擊,其中英偉達上週五一天暴跌10%,市值縮水 2120 億美元,爲2020 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已經連續兩年大漲的超微電腦則一日重挫23.14%。

涵蓋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英偉達、Meta Platforms和特斯拉七家科技巨頭成分股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上週5天連續收跌,是自2020年2月28日以來,首次5日全線收跌。統計數據顯示,上週美國“科技七巨頭”市值合計蒸發9500億美元,爲史上最高單週市值縮水紀錄。

彭博社稱,在經歷了上週阿斯麥和臺積電不及預期的財報衝擊後,本週華爾街將迎來美國科技巨頭的財報潮。美國利普樂金融集團首席全球策略師克羅斯比表示:“投資者期待的不僅是強勁的業績,還有強有力的發展預期。大型科技公司公佈的任何令人失望的業績都可能將本週市場推向更深的超賣區間。”

CHIP全球測試中心中國實驗室主任羅國昭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技股是美國股市連續上漲的“領頭羊”,且一直沒有像樣的回調,市值明顯高估,泡沫程度較高,因此一有風吹草動就率先被戳破。他認爲,美國科技股暴跌的深層次原因是市場對行業前景的擔憂和全球動盪不安的局勢。

不安情緒蔓延

上週三阿斯麥發佈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新訂單環比驟減61%,遠遜於預期。週四,臺積電發佈了一季度財報。《日經亞洲評論》稱,受益於AI需求強勁,臺積電一季度淨利潤一年來首次增長,但作爲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臺積電卻下調了全球芯片代工行業的增長預期,令公司股價下挫,也加劇了市場對整體科技股的擔憂。

報道稱,臺積電CEO魏哲家在財報會議上,對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影響全球電子產品持謹慎態度。他說,“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可能會影響消費者信心和終端市場需求。”他稱,傳統芯片需求仍然低迷,全球科技業的復甦不夠快。另外,成熟製程芯片產能不斷增加,或出現過剩。魏哲家將今年全球半導體(內存除外)年成長幅度預估從逾10%下修到10%,還將全球晶圓代工的增長預期,從20%下調到14%至19%。受此影響,19日,臺北股市臺積電大跌4.6%。

作爲全球芯片製造龍頭,臺積電對行業趨勢的判斷備受市場關注,並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日本證券公司Iwai Cosmo Securities的一名分析師表示:“由於AI、芯片概念股一直備受關注,因此對其前景的任何一點擔憂都會引發市場大規模拋售。”

恐慌情緒先是擴散到日本東京市場,多隻芯片股受挫。隨後下跌效應放大到美國市場。

羅國昭表示,作爲行業上游的阿斯麥和彙集全球訂單的臺積電能最先感受到行業趨勢,他們的業績表現和對行業發展的預測,引發全球市場的警惕。從這個角度上說,阿斯麥與臺積電的兩場財報發佈會成爲美國科技股大跌的導火索。

行業隱憂

美國《華爾街日報》20日報道稱,全球芯片行業從2023年庫存過剩的狀態中復甦的速度比預期要慢。臺積電下調全球需求增速主要原因是汽車芯片需求不振,雖然該公司沒有給出解釋,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芯片密集型電動汽車行業的增長放緩。報道稱,魏哲家還警告,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傳統數據中心服務器、汽車和其他消費產品的芯片採購活動復甦乏力。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桑德斯稱,美國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 Global已於今年早些時候就汽車芯片供應過剩發出警告。大和證券的徐瑞克表示,如果排除人工智能的貢獻,芯片行業的復甦會更慢。

羅國昭告訴記者,從全球芯片的消費端和生產端上來看,目前的市場前景並不樂觀。“整個行業受到人爲因素的干擾非常明顯,尤其是在對待中國市場上,從手機通信到電動汽車,歐美的出口管制以及歧視性的補貼政策,讓整個產業鏈都受到極大衝擊。作爲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中國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全球芯片行業的發展將受制於歐美個別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

羅國昭還表示,歐美日正在加快芯片產能的建設,但如果需求跟不上,那些拿到鉅額補貼的芯片企業的建設時間表也將形同虛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