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王臻儒

近日,“抓大鹅”游戏攻占了不少人的闲余时间,这款游戏凭借简单直观的消消乐玩法、动感十足的音乐、极易上手的操作方式以及清晰的规则设定,迅速俘获了大批玩家的心,一跃成为“爆款游戏”,有玩家甚至为此不眠不休,只为抓到那只“鹅”。但其火爆的背后,不过是又一次利用“老套路”来吸引新玩家的营销策略。

“抓大鹅”引发广泛关注,关键在于其精准地捕捉了人们两个关键心理特征:攀比心理和赌徒心理。游戏独特的排名机制使得通关者能在各省的“小桌子”上占据一席之地,这种省份间的排名竞争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攀比欲望。与此同时,简单的玩法使玩家误以为通关易如反掌,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和投入时间的延长,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从而引发了更强烈的赌徒心理。这种近在咫尺的胜利感让玩家欲罢不能,不断尝试,并通过观看广告获取复活机会和道具,商家则借此巧妙地实现了商品推广和流量获取。

值得深思的是,“抓大鹅”的玩家又一次陷入了小游戏的“时间陷阱”。真正吸引玩家的并非游戏本身,这款游戏制作简单,玩法缺乏新意,能够火爆出圈,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对社交流量的渴求。人们在朋友圈转发游戏链接,炫耀通关截图,在跟风中寻找归属感,追求成功的优越感。通关只是表象,真正的焦点在于游戏所引发的社交效应。与之前的“羊了个羊”类似,“抓大鹅”同样只设两关,但两关的难度差异极大。设计者运用反向营销策略,不断刺激玩家的胜负欲,让他们在即将成功的瞬间因点错而失败在第二关。

“抓大鹅”并非新鲜事物。之前的“羊了个羊”“合成大西瓜”等游戏都展现了类似的特点:成瘾性强、规则简单、依赖广告复活。这类被称为“超休闲游戏”的产品,其核心目的在于利用玩家的心理弱点,引导他们观看广告从而为开发者赚取广告费。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利用碎片时间玩一玩“抓大鹅”可以放松心情,调剂生活。但面对游戏对生活的侵蚀时,玩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游戏只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应适度享受,避免沉迷其中。“抓大鹅”看似是玩家在操控屏幕上的大鹅,实则是大鹅操控了玩家的行为。唯有保持理性与清醒,才不会让游戏成为生活的枷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