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張燕

“已經很久沒有在香港的賣樓現場見到這麼多人了,隊伍不僅排滿了紅磡置富都會的行人天橋,甚至一路排到了巴士站,平均要半個小時左右才能進入開盤現場。”

談及4月6日港島南岸(Blue Coast)的新盤開盤現場,地產代理殷子珊用“墟冚”(廣東話,表示現場如集市一樣熱鬧)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形容當日的情景。

Blue Coast是由長江實業和港鐵合作的黃竹坑站上蓋開發地產項目。開盤當天,首輪推出的422套住宅當天即賣出406套,單套房的折後實售價從878萬至2649.4萬港元不等。

長實營業部首席經理郭子威表示,Blue Coast的銷售套現近75億港元,創下2013年4月香港《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實施以來新盤單日銷售金額的最高紀錄。

“撤辣”首月,一手住宅成交量環比上升57.2%

對於全面“撤辣”後的香港樓市來說,Blue Coast的盛況並不罕見。就在特區政府宣佈“撤辣”的首個週末,恆基兆業地產集團旗下的“長沙灣(Belgravia Place)”首輪發售在開盤4個小時過後便全部售罄,總吸金約7.48億元。

所謂“撤辣”,指的是今年2月28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自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俗稱“辣招”),即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撤辣”之前,內地買家或公司買家在香港購買物業需要繳付樓價共15%的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撤辣”後只需繳付從價印花稅,依據物業價值計算,稅費在100港元至樓價的4.25%之間。

打個比方,若以1000萬港元的住宅爲例,此前非本地買家需要繳納150萬港元的“辣稅”,如今則只需要按照稅費梯度繳納37萬港元從價印花稅,較原先節省了113萬港元。此外,額外印花稅被撤銷,亦意味着住宅買賣不再設有兩年期的轉售限制,購入物業後任何時間出售,都不需要再繳交樓價10%至20%的額外印花稅稅項。

對於已經沉寂了很久的香港樓市來說,全面“撤辣”的刺激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物業代理公司美聯物業監測的數據顯示,3月,香港一手房成交按月升逾14倍至4200宗,創1998年後單月新高,而“撤辣”前一個月(1月28日至2月27日)成交量僅有229宗。香港特區政府土地註冊處最近公佈的數據亦顯示,3月份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的所有種類樓宇買賣合約共5013份,環比上升57.2%。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3971份,環比上升67.2%,單月註冊量亦爲去年6月以來最多。

樓價方面,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亦開始見回升,最新報147.08點(4月7日)。此外,土地註冊處的數據顯示,3月份樓宇買賣合約總值374億港元,環比上升65.5%。其中,住宅樓宇買賣合約總值301億港元,環比上升57.4%。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在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撤辣”效果較預期好,因過去樓市由用家(剛需自住者)主導,“撤辣”後,壓抑已久的投資者重投樓市。“以前是一隻手託着樓價,現在有兩隻手,基礎就好了很多。”他認爲,這一次不是簡單的反彈,而是結構性變化之後,整個市場的基礎會提升。

施永青補充稱,過去樓市欠佳時,地產商未有推售新盤,故一手庫存量高,現時樓市轉活,大部分地產商想先求量,希望能儘快套現。他預計,基於國內外經濟環境,本港樓價於下半年可望升5%至8%。

香港樓市庫存壓力高企,內地客、新港人被視作“買房主力”

“救市”無疑是“撤辣”的第一考量。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負責向香港所有地產物業估值及徵收差餉及地租的政府部門)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香港住宅樓價下跌6.75%,較2021年高位累跌近22%。2024年1月樓價指數跌至306.4,跌至7年多以來的最低點,按年跌幅達9.43%。

據媒體報道,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解釋“撤辣”政策時指出,2023年,香港住宅物業市場在息口上升及外圍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市場氣氛自去年中起十分審慎。樓價全年下跌7%,成交量縮減5%至約4.3萬宗的低水平。在當前的經濟及市場情況下,有關措施已無需要。

此前爲抑制樓價走勢,“辣招”推出已有10餘年。自2022年樓市開始下行,香港特區政府就已經開始逐步“減辣”。尤其是對於外來人才,此前推出的“先徵後退”“先免後徵”都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非本地買家在香港置業。

對於香港特區政府來說,全面“撤辣”的另一原因,許是賣地收入減少帶來的財政壓力。

據特區政府公佈的新一年財政預算案顯示,2023/2024年度港府綜合赤字預計達1016億元,較去年的估算多出86%。相對比印花稅收入的減少,土地收入的影響因素佔比或許更大。數據顯示,2023/2024年度地價收入爲194億港元,較去年的2月預計的850億港元大幅減少77%。這也是近18年來地價收入最低的一年。

記者注意到,儘管樓市表現火熱,但一手住宅的交易價格並未出現顯著上漲,不少地產商更是趁勢推出優惠活動。以剛剛銷售一空的Blue Coast爲例,最低實用面積18998港元/平方英尺的價格,相較於周邊同類二手住宅價格,相當於打了7折。

如此大的優惠力度背後,是香港樓市不可小覷的庫存壓力。香港房屋局的數據顯示,未來3到4年,香港一手可售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約爲109000套,創有記錄以來最高。相比之下,土地註冊處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一手住宅年均銷售量僅爲10000套左右。

居高不下的庫存即使對於頭部地產商亦是不小的壓力。長實集團最新公佈的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目前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約7400萬平方英尺,其中位於香港的有700萬平方英尺。此外,2023年全年,房地產銷售收入同比減少29%至131.53億港元,其中香港的銷售收入爲58.4億港元,比上一年減少60%。此外,新鴻基地產發展中及待售物業達2197億港元。恆基地產則擁有總計1010萬平方英尺的待發展/發展中之物業及已建成主要存貨。而新世界發展截至去年6月,在香港持有應占總樓面面積的土地儲備則爲814萬平方英尺。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表示,香港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競爭力,如租金回報率較高、多重優勢下人口流入,但租金回報率較高本身不成爲房價上升的理由,還要看其相對於通脹預期和真實利率的變化。近年來,隨着香港加大對人才和資金的吸引力度,香港人口於2022年下半年以來重回上升通道,香港租金回報率趨於上升。但如果降息伴隨通脹預期快速下行,真實房貸利率可能上升,香港房貸負擔能力則不一定上升。

責編 | 孫曉萌

版式 | 孟凡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