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香港金管局會繼續透過“協調機制”,推動銀行業繼續和中小企同舟共濟。

4月22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發文表示,目前香港市民和旅客消費模式正在出現轉變。這些轉變對香港中小企帶來不同程度的挑戰和機會,部分商戶和食肆因而受惠,也有部分生意減少。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部分中小企可能面對較大的經營壓力。

自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以來,港人“北上消費潮”日趨盛行,還出現了“反向代購”的現象,從網紅奶茶、糕點到時令的大閘蟹、水蜜桃,都深受港人追捧。今年復活節及清明節假期期間,有超過46萬人次經由港深邊界的6個陸路口進入深圳,洶湧的過關人流在各大社交媒體刷屏。這樣的盛況,被不少媒體形容爲“春運式北上”。

與此同時,香港零售業整體不太景氣。香港政府統計處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底的三個月,與先前三個月比較,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額銷貨價值下跌3.2%,而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額銷貨數量下跌3%。香港餐飲零售業界人士表示,香港零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應積極運用科技手段轉型升級、大力推廣本地特點亮點、緊密與周邊城市交流合作,重振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

香港金管局公佈九項支援中小企措施

餘偉文表示,中小企佔本地企業總數98%,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是香港經濟的重要基石。回想社會事件和疫情期間,不少企業的營運深受打擊,金管局聯同銀行業成立“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協調機制”)推出多輪支援措施,並一直以體恤的態度支持企業的資金需要。

據悉,在復活節假期前,香港金管局聯同“協調機制”公佈了九項支援中小企措施。爲求令中小企儘快受惠,香港銀行業在這大半個月裏爭分奪秒,以“成熟一項推出一項”方式,陸續推出了這些措施的執行細節。餘偉文稱,11家參與“協調機制”的銀行一如以往地全力支持中小企客戶,全都落實了向合資格中小企客戶提供費用豁免或其他優惠,以減輕中小企客戶的財務負擔,九家銀行已經推出針對中小企的無抵押貸款,令客戶可以更靈活處理資金週轉。

此外,所有“協調機制”銀行都已經參與金管局的“商業數據通”平臺(CDI),未來會更廣泛使用從CDI獲取的商用數據,包括電子貿易報關、電子商貿、供應鏈、支付及信貸紀錄等資料,配合數據分析技術,爲中小企制定更貼身的信貸產品。過去不少中小企,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小或沒有“磚頭”(以房產作爲抵押品)抵押的企業,在借貸方面可能會遇上較大困難。金管局推出的“商業數據通”可以針對這方面的痛點,改善中小企融資能力。

香港金管局推出一站式中小企資訊平臺

餘偉文稱,今日香港金管局再落實多一項措施,就是在金管局網站推出了一站式中小企資訊平臺。平臺列出主要銀行的中小企貸款資訊,包括銀行爲中小企解答查詢的服務專線,以及各銀行的信貸產品,包括貿易融資、抵押貸款和無抵押透支。

餘偉文稱,希望推出的平臺便利中小企“貨比三家”,就不同銀行的信貸產品作出比較及選擇,提升它們面向銀行的議價能力。

除了上述最新推出的措施外,香港金管局將繼續與香港銀行公會、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和工商界保持緊密聯繫,並透過“協調機制”跟進餘下措施的落實情況,當中包括銀行調整信貸額度須給予客戶最少6個月過渡期、按“還息不還本”計劃原則支援有困難客戶、原貸款銀行須在7個工作天內向客戶提供其現有信貸資料以提交予新貸款銀行,以及原貸款銀行爭取在收到法律指示六星期內,解除以物業作貸款抵押品的押記,便利中小企轉換貸款銀行。

餘偉文表示,回望過去數年,在社會事件和疫情的連串打擊下,香港中小企的經營者和員工都展現了無比的韌力,令人敬佩。香港銀行業在這段期間,也一直心繫中小企的經營狀況,並以包容的態度處理客戶的需要,與中小企並肩渡過難關。

事實上,在疫情期間,香港銀行業透過“預先批覈還息不還本”計劃和各種各樣的信貸寬免措施,合共批出超過118000宗支援中小企貸款等援助個案,共計12000億港元,協助19000家中小企紓緩資金週轉壓力。

“這些支援中小企措施的力度前所未見,反映銀行業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仍然與客戶共渡時艱,富人情味、有本地情。未來,金管局會繼續透過‘協調機制’,推動銀行業繼續和中小企同舟共濟,應對未來的挑戰。”餘偉文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