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被教導要多閱讀,因爲它“有用”。古時名言就說,“讀書破萬卷”,能“下筆如有神”。與此同時,“讀書應不應該有目的性”也成爲很多人探討的話題。

不久前,在哈爾濱工業大學2024年博士學位授予儀式上,該校校長就寄語畢業生:“希望同學們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多給生活‘留一點白’,抽出時間多讀點‘無用之書’。”讀“無用之書”,簡而言之就是讀“閒書”。

如何區分一本書的“閒”與“不閒”?爲啥要多讀“閒書”?去年,“浙江宣傳”曾在《這一生該如何與書相伴》中淺議相關話題。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春風四月暖,讀書正當時。我們迎着春風,繼續深入聊聊。

對於“有用之書”和“無用之書”,你怎麼理解?

狹義上的“有用之書”,泛指技能類、工具類、專業類的書籍,閱讀之後就能夠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等帶來較爲立竿見影的幫助。

比如,對學生黨來說,“有用之書”是獲取新知識的有效途徑。如《XX考試寶典》《XX單詞速記》等,便於學生快速獲取信息,建立較爲系統的知識體系。對“打工人”而言,“有用之書”是提升專業技能和促進職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如《XX軟件從新手到高手》《XX能力養成計劃》等,涉及技能提升、領導力培養、時間管理、市場營銷等,閱讀這些書籍,或許有益於提高工作效率、解決工作中碰到的問題,甚至獲得晉升機會。

“閒書”,也即“無用之書”,是相對於“有用之書”而言的,通常指的是那些不直接提供實用信息、技能指導或明顯教育價值的書籍。有人認爲,它主要包括文學、哲學、歷史、藝術和社會學等相關書籍;也有人說,那些與本職工作和所學專業不搭界、不相關的書,都可納入“閒書”的範疇。

我們常常看到,“有用之書”多成爲各大圖書銷售榜的“常勝將軍”以及部分讀書博主的“流量密碼”,而“無用之書”雖不至於到“無人問津”的程度,但大多可以說是“門可羅雀”。不少人帶着世俗眼光看待“無用之書”,抱持“不推崇、不拒絕”的心態。

這其實也有邏輯可循。除了一直以來深埋在我們腦海中的“讀書有用論”的觀念,不讀“閒書”也有其現實依據——生活在講求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中,大多數人做不到閒時靜心讀書。筆者就常聽身邊朋友說:“工作忙,難得有一點閒下來的時間,只能陪陪孩子、睡睡懶覺,哪有空讀書?”也有部分人認爲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將效益最大化,因而在潛意識裏將讀書與讀“有用之書”劃上了等號。

以上想法都可以理解。不過,筆者還是想探討探討:“閒書”是否真的“無用”?

莊子說:“無用之用,方爲大用。”那些具有實用價值的“有用之書”固然要讀,但讀書一事的有滋有味,也少不了“無用之書”的調劑。如果把書的作用放到更長的時間跨度中去考量,“無用之書”也與“有用之書”一樣,值得去讀,甚至更適合反覆品讀。讀“閒書”,也能有所裨益。

比如,修煉儒雅的“書卷之氣”。有人這樣總結:所謂“書卷氣”,是一種飽讀詩書後形成的高雅風度,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現。歷史上的名人,如滿腹經綸、灑脫不羈的李太白,才思敏捷、字字珠璣的王陽明,他們的氣質絕不是讀幾本工具書便可“速成”的,而是在這些看似“無用之書”的長期浸潤下,消散了各種市儈粗俗之氣,涵養出至真至善至美的胸懷品質。“無用之書”可修身、可養心、可怡情、可增趣,並不是真的“無用”。

比如,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想象與創造並非來源於毫無根據的天馬行空,它們多源於對世界的深刻洞察、知識智慧之間的碰撞迸發。科幻小說能窺見未來的影子,文學作品能觸動心靈深處,哲學思考能啓迪智慧之光,藝術鑑賞能陶冶情操之美……“無用之書”中所蘊含的豐富素材,看似與眼前的生活工作無關,實則爲我們提供了無盡的靈感。

比如,積蓄成長的動力與底氣。“閒書”包羅萬象,大到宇宙探索的宏大敘事,小到微觀世界的奇妙發現,每本書都有其存在的獨特價值。一些跨領域、跨時段的閱讀攝入,有益於個體拓展視野、提升思維。當我們向着作者和文字的深處走去,細心品味每一處細節,深入探索背後的思想情感、深層含義和與現實的聯結,便能在感受和思考、理解與共情當中成爲一個新的自我。因而,“閒書”不閒,“無用之書”有大用。

那麼,“閒書”又該怎麼讀?

挑選一本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書籍,這是開始閱讀的第一步。無論是穿梭於星際的科幻,還是編織夢想的奇幻,抑或是扣人心絃的懸疑,又或是情感細膩的浪漫,追隨熱愛與愛好,讓閱讀成爲一場愉悅的心靈之旅,它才能更加愉快和有意義。

最理想的狀態是在閒時讀“閒書”,在感到放鬆、沒有壓力的時候,比如在安靜的午後、週末或者睡前,選擇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能更好地沉浸在書籍的世界中。

儘管讀“閒書”不要求我們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但適當規劃可以使閱讀之旅更加充實。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一週內讀完一本書,或是每天固定閱讀幾頁,讓閱讀成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種特別的儀式感。

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應當保持一種包容開放的心態。你會發現,一些“閒書”常常包含着深奧或陌生的概念,它們甚至可能與自己現有的觀點相悖。勇於突破固有觀念和框架,接受新的思想和觀點,帶着辯證思維去審視斟酌,或許能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啓發和收穫。

閒時讀書讀“閒書”,有的人可能爲了純粹的娛樂放鬆,有的人可能爲了探索未知的領域,有的人可能希望通過閱讀來尋找生活的靈感和答案。雖然未必會立即轉化爲實際的成果,但它們會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慢慢生根發芽,最終體現在我們的思維與行爲上。

春風四月,讓我們拾起一本“閒書”,尋一處適合放空自己的閱讀環境,去閱讀、去感悟。

相關文章